
9月18日,美聯儲宣布大幅減息50個基點,是四年多以來的首次降息,目標區間下調為4.75%至5%。從今年8月底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助理沙利文訪華,以至剛一星期前,美國國會在「反華周」通過一連串針對中國的惡法,原來都是為美聯儲減息的動作鋪墊,又是錢作怪!
9月11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所謂的《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鼓噪取消香港駐美經貿辦事處特權豁免待遇,甚至關閉辦事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鄭重警告,該法案將正常的經貿合作政治化、工具化,蓄意抹黑香港駐外機構,性質十分惡劣。中方對美方操弄涉港議題、打壓香港發展的惡劣行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也痛批美國惡法詆毀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抹黑香港人權制度,粗暴干預香港事務,將破壞兩地長久以來互惠互利的關係,最終損害美國及其企業的利益。
共和黨向民主黨的「王炸」施壓
在拜登政府任期即將結束,民主共和兩黨正為2024年11月的總統大選背水一戰,在各界關注美聯儲是否配合民主黨在選舉前即9月中旬宣布降息之際,美國眾議院早前在一周內密集審議和表決28項與中國相關法案,尤其是針對香港的經貿辦認證法案,顯然非比尋常。這已不是過往美國大選前,各候選人攻擊中國、大肆煽動並利用民眾的反華情緒,來拉攏選票的虛張聲勢「政治選舉」,而是以共和黨人主導的眾議院對民主黨人加質加量的施壓行動。
筆者注意到,該項法案的初期版本早在2022年已開始吹風,又分別於去年、2023年7月和12月獲得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通過,之後便一直停滯不前。美國會此時舊話重提,選擇在後拜登時代及大選前夕再次推進該項法案,究竟意欲何為?表面上看,這似乎是美國兩黨在反華問題上達成一致的「跨黨派共識」的又一例證,無不表明美國從未放棄從全球角度全面打擊及制衡中國的意圖,「打香港牌」等是美國對華新冷戰與戰略、地緣遏制政策的重要抓手。但這一背後可能掩藏着更複雜的政治和經濟戰略考量。
8月27至29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助理沙利文訪華。公報說中美雙方就中美關係、敏感問題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美方明顯釋放出拜登政府在執政尾期希望管控中美雙邊關係,以「穩」字當頭。沙利文訪華的真正目的是先禮後兵,表達白宮與國會的「反華周」保持距離,以及先來預報減息信號,為拜登政府和民主黨邀頭功,以換取對白宮和哈里斯的支持!
然而,此時美國國會的集中襲擊,無非是想在大選日益臨近之際,強行施壓於拜登政府較溫和的對華政策,同時也是共和黨試圖在外交、經濟層面全面阻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及其幕後金主,和搶奪話語權的表現。畢竟,猶太資本的大佬們,無不是通過香港收穫了巨額經濟利益。今次把香港駐美經貿辦的生殺大權放至國務卿手裏,也是極限擠壓民主黨人,把反中亂港當醜人的責任甩鍋給白宮官員!民主黨做與不做,都是兩難。做了,直接得罪金主、中國和香港特區;不做,就是日前選舉辯論時特朗普明晃晃回懟民主黨和哈里斯說一套做一套的最強炮彈!
由此可見,美國反華政客一味唱衰香港,聲稱香港已淪為普通的中國內地城市,不僅僅是為了製造恐慌情緒,誤導及破壞香港營商環境,嚇走欲來港的投資者,更多的則是兩黨之間圍繞11月的總統選舉都在絞盡腦汁,扭盡六壬且不擇手段,正如特朗普的公開放話:「若我未能當選,美國或將失去總統選舉」!
當然,在「打香港牌」方面,應該還有着更深層的動機和潛台詞,就是不管誰當選,都要為下一步的美元再降息做準備。當美聯儲有一天不得不再次降息了,兩黨肯定都是希望可以有效阻斷全世界的熱錢,重新回流到香港,以至中國!
香港問題是美兩黨博弈、中美關係下的重要存在
對於香港來說,近些年社會、經濟隨着中美關係的「冷暖」而起伏波動。美國企圖遏制中國之心昭然若揭,以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開始為標誌,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全方位展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也成為中美博弈中的重要存在。
美國在香港回歸初期很長一段時間裏,雖然小動作不斷,卻因實際的巨大經濟利益需求,對港政策基本穩定,沒什麼特別出格的舉動。但伴隨特朗普的上台、中美關係的蒼然劇變而發生大轉彎,美國不斷試圖插手香港事務,既有妄圖支持香港所謂「民主化」,透過搞亂香港、借勢引發內地「顏色革命」的現實考慮,也有把香港作為牽制中國崛起、要挾訛詐中國的長遠考量。
只是香港問題,並不在中美戰略博弈的關鍵棋眼上,美國只是將香港作為一張牌,時不時拿出來虛晃一槍,還沒有做好以全面犧牲香港的經濟收益來徹底與中國撕破臉及攤牌的準備。畢竟,美國背後的「深層政府」,代表猶太跨國資本集團利益的各種投資基金,唯有透過香港這棵「搖錢樹」,才能在中國這個全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投資及收取回報。根據美國務院數據,截至2020年底,在港美國企業多達1300多家(包括美國所有的金融財團),其中包括726家地區總部,居港美國公民大約有85000名。
美國每一次針對香港宣布的法案或者制裁,都有目的,都是為了配合其對付中國的某項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或地緣戰略取得進展,助力並緩解其當下國內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就像2020年以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待遇為主要抓手,妄圖摧毀香港國際金融體系,從而破壞人民幣國際化的橋樑和戰略支點,以消除中國經濟崛起對美元霸權的威脅。結果迄今,香港仍是美國貿易順差最高的單一經濟體,過去十年美對港貿易順差達到了2849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相反,美國貿易對香港幾乎沒有影響,僅佔全球商品貿易額的0.1%。
這表明美國本身的內部利益關係錯綜複雜,想要打破各方既得利益集團的掣肘,一路綠燈暢通無阻地最終執行法案,難度非常之高。而本次法案出台最為明顯的時間節點,無非還是日益迫近的兩黨總統競選之爭!在後民主黨跛腳政府時代,提早執行共和黨的議程而已!
國之所需,香港之長,未來會更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香港在中美不斷博弈的複雜大背景下,未來如何才能蓄力持續走高?筆者以為,香港擁有三大不可取代之獨特優勢和重要地位:
首先,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經歷了從西方世界與內地物資交流主要通道向內外資交流合作樞紐的轉型,取得了巨大成就。過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主要面對的是歐美市場;現今則需要調整,把目標調向南南、東盟及金磚國家和各合作組織,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和步伐,將內循環外擴至國際外循環中去,增強區域聯動及市場、推行區域資源整合等等。
其次,香港有獨特法律優勢,是中國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並和發達國家的法律和市場體系相銜接。當國際之間發生商業衝突,不需要拿到英美法庭打官司或仲裁,在香港也可以做得到。尤其是還與內地簽訂了一系列的司法互助安排,實現了兩地民商事判決司法協助的基本全覆蓋。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和精神,能充分在國際投資、金融和貿易等領域給予外國投資者信心;外資、外商只要落戶香港,就能同樣享受這樣獨一無二的優勢。
最後,是香港的貨幣金融制度,由基本法第109條至第112條保障,港元自由兌換,及資金的流動和進出自由,奠定了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獨特地位。香港和美國或其他國家最大的聯繫,不單是貿易關係,而是聯繫匯率制度而賦予港元的穩定性,和港元的自由流通。
香港整個金融產業市場,本質上提供兩種服務:一是為中國的企業資產做全球性服務;二是為外國、離岸投資人提供中國服務,兩件事的核心都在做「轉口」,所以由市場定位也就決定了,香港經濟發展最根本的驅動力是中國經濟。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家與世界各地的「超級聯繫人」角色不會淡化。離岸人民幣中心就是要讓全球資金在一個透明、成熟、全球化的平台以與美元掛鈎的港元投資中國經濟。香港背後,不僅有擁有祖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實體的保障,也有美國及其背後的跨國大資本的客觀需求。
因此,就算香港駐美國(華盛頓、紐約和舊金山)的三家經貿辦日後真得被迫關閉,香港也完全可以另闢蹊徑以求突破。美國對香港的打壓唱衰,歸根結底是服務於美元霸權,美國國內和全球政治的需要。所謂的香港維護國安法律或「人權」問題,只不過是美國攻擊抹黑香港的藉口和手段罷了。
國之所需,香港之長,香港只要穩得住,充分發揮自身三大獨特地緣優勢,和做好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功能性作用,香港的未來也必將更加美好!美國上躥下跳又何妨?不用大驚小怪,也不值得太大的反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按着自己的時間表和路線走,且看誰能笑到最後!不過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