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發現,中醫服務於長者醫療券計劃的交易宗數,由2017年的大約86萬,倍增至2022年的164.7萬。在中醫治療理念越來越受到社會認可、香港首家中醫院明年提供服務的情況下,增強中醫在本港基層醫療體系中的角色,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中醫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可有效治療多種疾病,紓緩病人症狀,彌補西醫之不足。特區政府在推動中西醫協作方面作出不少努力,月前更成立中醫藥發展藍圖小組委員會,就中醫藥發展提供短、中、長期可行性建議。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報告,就本港中醫發展提出六大支柱共15項建議,值得有關部門參考。
特區政府早前編製基層醫療參考概覽,旨在為社會的基層治療提供指引,但現時中醫治療未被納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的治療選擇。報告建議,將中醫代表納入基層醫療參考概覽專家小組,同時考慮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跨專業團隊中,加入中醫師,為市民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提升管理慢性病的效果。
在中醫服務融資方面,香港還應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模式,如積極尋求與保險業合作,洽談提高對中醫服務的保險金額和覆蓋範圍,包括借鏡其他地區經驗,將中醫藥服務納入自動醫保計劃中的條款,與保險業共同制定詳細的理賠流程與標準。
在提升中醫師系統化培訓方面,可參考西醫的做法,檢討現行中醫師資格試模式,除筆試和口述臨床考試,可增設臨床評估,及規定中醫學生需要實習一年才能申請中醫師資格,確保中醫師掌握臨床決策能力。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推動中西醫協作治療的最佳地區,本地亦有大量相關人才。雖然將中醫納入基層醫療體系是一項重大政策調整,難度不小,但為病人福祉着想,是醫者最高準則,也是香港銳意改革、積極作為的體現。各界期待,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可以積極回應,加快中醫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