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綜述/堅定不移 取締劣質劏房

  左圖:黃伯伯居住的劏房地方非常狹小,睡床旁邊就是馬桶,一側有個水桶,就是平日洗臉洗澡的地方。右上圖:特區政府積極加快興建公屋,縮短市民輪候上樓時間。右下圖:過渡性房屋為不少輪候公屋的基層及劏房戶提供安居之所。圖為元朗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

特區政府下決心改善港人住屋問題這個最大難題,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周三(16日)公布,料將提出「告別劏房」策略,包括設定劏房居住環境最低標準及訂立劏房登記制度等。

社會樂見老大難的劏房問題得到重視,惟這問題錯綜複雜,短時間內完全淘汰是不切實際,社會普遍認為應先取締不符合最低標準、安全隱患較高的劣質劏房,並持續推進增加公營房屋及社會房屋供應等措施,做好取締劣質劏房部署,為有序告別劏房打好基礎。

多個政黨、關注團體均認為,告別劏房須配合過渡性房屋等措施,做好配套,安置受影響居民,逐步穩妥解決。\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重視房屋問題是特區政府多年來的重要施政方針,現屆政府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全面就劏房問題作深入調研及制定建議方案。工作組早前已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行政長官李家超表明,會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具體建議,並強調目標不只是解決目前惡劣的居住環境,而是要解決整個劏房問題。

全港21.6萬人棲身劏房

政府統計處202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全港有逾21.6萬人居住在約11萬個劏房單位,部分劏房居住環境極不理想,例如有單位廚廁不分,住戶要與廁共寢;有單位通風及採光不足,甚至存在消防及安全隱患。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最新推算,全港居住在不適切居所的人數超過24萬,當中包括板間房、床位和天台屋,涉及近14萬戶。

中央政府十分關心本港的房屋問題,並要求特區政府盡快將「告別劏房、籠屋」提上施政日程。告別劏房已成為社會共識,而政府近年致力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全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質,推高公營房屋及社會房屋供應量,打擊濫用公屋、興建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等,看得出,已經有步驟推進相關工作,為取締劣質劏房做準備。

政府現已覓得土地可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長策目標的30.8萬伙超額逾三成。根據截至今年六月的預測,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預計可達到14.68萬伙,連同相繼落成的2萬伙過渡性房屋、明年起陸續有供應的約3萬伙簡約公屋,總供應量將接近20萬伙。

嚴打公屋「租上租」問題

除加快新供應外,房屋署近年加強打擊濫用公屋,過去兩年合共收回5000個單位,相當於一條中型屋邨的單位數目,可讓1萬至1.5萬市民入住。隨新建公屋及回收公屋單位增加,公屋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已由高峰期的6年下降至現時的5.5年。

李家超上月尾落區諮詢後表明,必須繼續嚴打濫用公屋。房屋署署長羅淑佩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重申,繼續多管齊下打擊濫用公屋,包括嚴肅跟進公屋「租上租」問題。

據了解,施政報告將提出加強打擊濫用公屋,推出「情報舉報獎賞計劃」,市民舉報濫用公屋情況並令房署成功收回單位,可獲獎賞,料明年首季實行。

劏房問題錯綜複雜,其出現源於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但有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劏房的居住環境其實不差,住戶收入亦不低,有些人更擁有物業,居於劏房主要是因為位置方便上班上學。由此可見,政府需要取締的是劣質劏房,而非所有劏房。

完全淘汰劏房不切實際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近日表示,完全淘汰劏房是「不切實際」,因為有人負擔不起其他單位的昂貴租金、不合資格輪候過渡性房屋,或者因上班上學問題等,故部分能居住的劏房仍有存在價值。他認為可先淘汰不適合人居住的劣質劏房,再配合過渡性房屋等措施讓居民先上樓。

據了解,政府計劃在首階段先推行劏房登記制度,就居住環境訂立最低標準,如樓宇安全、消防衞生、居住面積等,目的是為基層住戶提供合理及安全的居住環境。取締劣質劏房會根據緩急優次程度分階段實施,先行取締不合乎最低標準的劏房、安全隱患較高的劣質劏房,並給予居民過渡期。

善用社會房屋作安置資源

多個政黨及關注團體均認為,解決劏房問題需有完善的安置政策,普遍認為政府可善用過渡性房屋等作為合資格劏房戶的安置資源。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林筱魯預期,當政府落實規管劏房措施,現時普遍「一劏三」的情況可能變為「一劏二」,估計涉及取締4萬個劏房單位。政府的簡約公屋3萬個單位,加上過渡房屋2.1萬個單位,合共5.1萬個社會房屋,必須長期維持這個供應量,才足夠安置受取締劣質劏房影響的居民。此外,政府要考慮放寬過渡房屋的甲、乙類居民申請比例,避免現時部分不符過渡房屋甲類申請資格的劏房居民因規管而無屋可住。

工聯會曾就規管劏房向政府提交多項建議,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劏房的管理制度應「穩步推進」,讓政府、劏房戶、業主等有足夠時間作安排,逐步調整市場,同時有序取締劣質劏房;而在條例正式實施的5年後,應進一步提升劏房標準,穩步改善劏房居住環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