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學院14日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三位來自美國大學的經濟學家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約翰遜和詹姆斯·魯濱遜,以表彰他們在關於制度如何形成並影響經濟繁榮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諾貝爾獎委員會認為,三人的研究幫助人們理解,為何有的國家能夠實現經濟繁榮,而另一些國家則長期處於貧困之中,這與社會制度息息相關。
【大公報訊】阿傑姆奧盧和約翰遜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魯濱遜任教於芝加哥大學。阿傑姆奧盧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而約翰遜和魯濱遜在英國出生。三人將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820萬港元)獎金。
諾貝爾評獎委員會表示,阿傑姆奧盧、約翰遜和魯濱遜提供了實證和理論的新方法,解釋了國家之間的繁榮程度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其中一個重要的解釋是社會制度的持續差異。他們的工作不僅深化了經濟學界對歷史與制度變遷的理解,也為當今全球面臨的收入不平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縮小國家收入差距為時代挑戰
經濟增長就是經濟學家最為關心的問題。從制度角度來研究各國歷史上的經濟增長是熱門話題。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指出,為何有些國家繁榮,有些國家貧窮,過去有理論認為是與地理位置及氣候有關,指溫帶地區往往較熱帶地區更具經濟生產力,愈近赤道的國家就愈窮。今年獲獎的專家有另一套理論。
三人主要研究歐洲人對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殖民化。他們發現,當前繁榮差異的一個重要解釋,是殖民者從16世紀開始引入或選擇保留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一些被殖民國家引入了「包容性制度」,隨着時間推移,這些國家走上通往長期繁榮的道路。另一些國家當權者從普通人中「榨取」資源以造福精英,這些國家則經歷了持續的低經濟增長。他們認為,包容性制度是實現經濟發展的關鍵,而掠奪性剝削性制度,提供的是短期利益,會導致低增長和社會停滯。
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20%的國家,比最貧窮的20%的國家富裕約30倍。最富裕國家和最貧窮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持續存在。路透社評論指出,經濟學獎頒發的前一天,世界銀行13日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全球26個最貧困經濟體正面臨2006年來最沉重的債務負擔。這些國家人口佔世界人口約40%,其政府債務目前平均佔國內GDP的72%,為18年來最高。
正如諾貝爾委員會成員斯文松(Jakob Svensson)所說:「縮小國家間的巨大收入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獲獎者證明了社會制度對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性。」
美國大選為制度「壓力測試」
阿傑姆奧盧和魯濱遜曾合著暢銷書《為什麼國家會失敗》,兩人中指出,一些國家之所以比其他國家富裕,是由於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影響,比如因為引入民主制度。但也有分析指出,由於文化、歷史等條件對於經濟增長也具有一定影響,他們將複雜因素簡單化的分析方法,也被外界認為還有待商榷。
當被問到他們的研究是否能被簡單地認為「民主意味着經濟增長」時,阿傑姆奧盧稱,民主「不是萬能的」,非民主國家也有經濟增長的途徑,包括借助其他國家的資源來加快經濟發展。阿傑姆奧盧還表示,美國和歐洲的民主體制正在失去民眾支持。他說:「當民眾認為民主體制無法成事,民主體制表現就很差。現在正是民主國家艱難的時刻。」
諾獎得主之一約翰遜曾是國際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約翰遜在獲獎後表示,美國現有制度正面臨壓力,尤其是特朗普拒絕承認在2020年大選中失敗,認為這是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他還補充說,今年11月5日的大選是對美國民主的「一次嚴峻的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