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捷克學者普實克(Jaroslav Prusek)可謂大名鼎鼎,當年他以一篇書評對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提出批評,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論辯,堪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最早產生國際影響的學術事件之一。普實克除了在學術上成就卓著,還培養了一個傑出的學生高利克(Marian Galik),後者以勤勉的治學態度、扎實的學術功底和豐碩的科研成果,成為歐洲漢學界的重要人物。
高利克在普實克的指導下,以茅盾研究開始了他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生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他曾在北京大學進修,在北大時他於一九五九年從北京南下,到南京見到了此時已在茅盾研究領域嶄露頭角的葉子銘,他們一見如故,從此成為終身的好朋友和學術同路人。《茅盾與中國現代文學批評》是高利克的博士論文,同時也是他最早完成的學術著作,後來他又陸續出版了《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生史(1917-1930)》《中國現代思想史研究》《中西文學關係的里程碑(1898-1979)》《影響、翻譯與平行:中國關於〈聖經〉的研究論文選集》等著作,一躍成為布拉格漢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從高利克的研究軌跡不難看出,茅盾研究是他所有研究的基礎,而普實克則是高利克進入茅盾研究的引路人─普實克本人也研究過茅盾。一九五八年,當高利克第一次來中國時,普實克親筆寫信把高利克介紹給茅盾,並請茅盾幫助自己的這個學生。那次高利克居京期間茅盾曾三次與他見面,並讓高利克訪問他在南方的故鄉,而高利克南下的第一站「便是葉子銘學習和任教的南京大學」─這個中國朋友對他的茅盾研究幫助甚大:「葉子銘為我的茅盾研究開闊了新的視野」,「還為我帶來了很多發表在《文學周報》上的資料」。對於這些幫助高利克從未忘懷,而對葉子銘在茅盾研究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高利克也在後來的學術評述中給予了高度評價。
如今高利克與他的師友在天國相聚─相信他們還會研究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