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創科之路大有可為 新醫學院至關重要\胡定旭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為香港提燈引路,就香港如何振興經濟、推動創科、紓解民困等社會關注事項,提出了一系列很有針對性的措施,很值得大家大力支持。其中我最關注的一項是宣布支持籌建第三家醫學院,這為香港解決長期醫生不足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希望,也為香港推動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在我出任醫管局主席的9年裏,目睹了很多醫護努力服務病人的感人故事,奈何他們真的承受着很沉重的工作壓力。我很擔心隨着香港人口老齡化,以及公營醫療系統不斷流失人才的大背景下,整個系統會承受不住。如今只有低於半數本地醫生是服務於公立醫院,但他們卻承擔着全港近九成的住院服務。故此,我十分支持特首宣布支持籌建第三家醫學院的決定。

施政報告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新醫學院會何時建成,也沒有透露什麼時候可以有首批醫科生畢業,我對現屆政府的辦事效率是有信心的。事實上,只要政府下大決心從速處理此事,我看不到此事為何不能「提速、提效」。1981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招收首批醫科生時,由於其教學醫院,即現時的沙田威爾斯醫院還未建成,因而需要臨時使用九龍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作為教學醫院,包括要動用貨櫃箱來作為教室。然而,困難的物質條件並沒有影響中大醫學院的茁壯成長。如今中大醫學院在QS全球大學醫學院排名榜裏已躍升至28位,成績斐然,有目共睹。

另外,新加坡籌建第三家醫學院所需的時間也值得政府仔細研究。因為該醫學院由政府批准到建成,只用了大約四年時間。就此,我建議相關部門繼續秉承現屆政府事事講求提速、提效的宗旨,以特事特辦的方式,在北都牛潭尾的醫學院校舍及新綜合醫教研醫院建成前,用租賃地方等方法,盡快讓新醫學院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收錄首批醫科生,讓社會大眾引頸以待的醫生生力軍,可以在最短時間裏開始服務大眾,以紓解民眾長時間候診之苦。

構建新型生命科學產業

或許有人會質疑籌辦新醫學院須要投入逾百億的巨額公帑,在當前政府財赤嚴重之際,是否值得。但這些質疑忘卻了新一所醫學院,除了是一項「惠民生、添幸福」的民生工程外,它還能為香港經濟提供重要的邊際效益。正如特首在施政報告所言,支持籌建第三家醫學院,就是為增加醫生,並配合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就此,且讓我細數第三家醫學院能為本地經濟提供的重要經濟效益。

第一是推動香港構建新的生命科學產業。在習近平主席大力打造的新高質量發展宏圖裏,生物技術正是其中一個重要增長引擎。早於2022年,國家發改委便發布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打造國家生物技術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經濟發展瓶頸,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在上述的大政方針背景下,特區政府近年亦戮力支持香港構建新的生命科學產業。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年6月7日通過撥款60億元以開展「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校資助計劃」,向本地大學提供資助,促進跨院校、跨學科的合作。我十分認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的判斷:生命科學產業在香港大有可為,因為不少醫療科技企業均瞄準香港的獨特優勢,計劃透過在香港進行科研工作以進軍內地市場。

不過,該行業亦正面對臨床研究者(Clinical Investigators)嚴重不足的瓶頸。團結香港基金去年11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出將香港打造成一個亞洲領先的臨床創新樞紐,因為臨床研究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它不但帶來學術成就,亦會促進經濟增長及對醫療發展有莫大裨益。

報告提供的一個數字很值得大家留意:「據英國國家健康與保健研究所統計顯示,針對臨床試驗的投資可產生高達7.6倍的經濟效益。」然而,報告同時訪問了81位在香港從事生物科學研究的從業員,詢問他們在發展時面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結果最多人指出的是缺乏臨床研究者,亦即指那些既有臨床經驗又能領導臨床測試的醫生。由於所有前期的科研工作若然不能通過臨床測試來證明科研成果在人體的實用性,均只會是紙上談兵。因此,臨床研究者足夠與否,可以直接影響到香港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速度。我期待新的醫學院能培育同時擁有科研知識和臨床經驗的新一代醫生,既是為了解決香港醫生嚴重不足的問題,亦盼望當中部分可以成為科研人員,破解香港臨床研究者不足的瓶頸。

我稱這些新一代醫生為「臨床科學家」,期望他們能利用科研知識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手段,既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又可以透過科技去提升效能,以紓緩本地醫療系統為政府財政帶來沉重負擔的壓力。此外,他們亦可利用自身的臨床經驗為藥物及醫療設備的研發提供重要的指引,有利於形成一個由臨床到產業的良性循環。

其實,培訓一批兼備診症和科研能力的醫生正是當前全球頂尖醫學院發展的大趨勢。香港雖然起步慢了一點,但我有信心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特區政府的敏銳反應下,香港定能迎難而上,培育出更多新一代的醫生,既解決香港醫生不足的老大難,也可推動香港生命科學產業踏上新台階。若能至此,特首提出把香港打造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目標近矣。

有效豐富香港高端人才庫

第二是帶動醫護行業改革。人工智能的年代已經快速到來了,勢必重寫各行各業的操作模式。學術界把人工智能所帶動的社會革新視之為人類的第五次工業革命,一點也不誇張。由於醫療行業是一個高度人力密集的行業,因此若能由籌劃新醫學院之初便注入應用人工智能的元素,必然可以大大提升日後的營運效率,以及紓解各項臨床工作的人力需求,進而把珍貴的人力資源用於只有人才能做的工作上。這樣一來,便可帶動整個醫療行業的革新。因此,我建議政府在籌劃新醫學院的過程中,盡量注入人工智能元素,藉此為香港打造一家新一代的醫院以帶動整個醫護行業改革。

第三是豐富香港高端人才庫。今年施政報告以「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為主題,很能針對當前香港的總形勢。因在由治及興的過程中,拚經濟、謀發展是必須的手段,而拚經濟必須先拚人才。當前的地緣政治形勢正好為香港從美國延攬華裔科學家來港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時機。

今年7月底美國史丹福大學發表一份研究,他們從接近20000名的旅美華裔科學家中訪問了1300多人,發現有多達61%表示有意離開美國。在這個形勢下,香港若能盡快落實籌建需才甚多的新醫學院,將可帶動香港高等院校捕捉這個人才回流的大潮,壯大香港的高端人才庫。這樣一來,香港將很快能實現三中全會定下的國家戰略部署,把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類似的機會不常有,故建議政府從速落實新醫學院計劃,讓香港院校可以及時捕捉這個搶高端人才的難得機會。

正因如此,我深信特首支持籌建新醫學院的決定,既能紓解民困,也能為香港的生命科學產業,奠下一個重要的基礎。我們相信負責落實此事的部門一定不會辜負大眾對此的殷切期望,全速實現這件對國家及香港均甚為有利的大好事。

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