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國際賽事之都

「保誠香港網球公開賽」昨日結束,首度擔任「賽事總監」的中國女網名將李娜談及對賽事的感受時表示,「香港軟件很好,但硬件不足」。這一提醒,值得各方積極思考。

李娜作為前國家隊成員,也是兩度大滿貫冠軍得主,參加過世界各地的各類比賽,對於比賽的軟硬件設施都有着深刻的體會,她的意見更有說服力。她昨日含蓄地指出:「維園網球場已有大約40年歷史,好像過去的所有網球比賽都是在這裏舉辦。而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硬件上我們有很大改進空間。」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香港曾長期缺乏足夠的體育比賽設施。網球運動如此,其他賽事同樣如此,紅磡體育館舉辦演唱會的時間遠遠多於體育賽事。近年隨着相關規劃的落實,一些專門的比賽設施如單車館等的建成,以及啟德體育園的即將啟用,都將有效改變狀況。

當然,香港土地有限,不可能為所有比賽建立專門的場館,但不同體育項目有着不同的影響力。網球為世界五大最受歡迎的運動,受眾廣泛,重要比賽對於推動當地賽事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早前舉行的上海大師賽便是一例。從比賽層級來看,香港網球公開賽只為第三級別,完全有潛力向上提升,相信這也是李娜建議的落腳點。

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盛事經濟,香港每年都舉辦大量的各類國際體育比賽,但坦率地說,大多數賽事的級別都不夠高,對於世界級運動員的吸引力並不足夠,這也造成了香港賽事「多而不強」的印象。例如新加坡有全球唯一的夜間F1賽事,香港有些相形見絀。

從整個香港體育乃至經濟發展的角度,香港需要打造「精品賽事」。此次李娜的建議是從硬件設施角度出發,但爭取更高層級的賽事舉辦權,非靠一兩個場館,需要長遠的規劃。香港應當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優勢,結合整個區域資源,創新思維,有效打造國際賽事之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