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悉與君知/中國政策節奏「以我為主」\周君芝

  圖:內需是中國經濟政策的主要考慮因素。

不管誰當選美國總統,短期內中國出口周期性下行,美國貨幣寬鬆節奏偏緩的結果不會改變,故中國資產定價錨還在國內政策本身。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否公布具體財政信息、多大規模財政力度,或階段性影響市場情緒。按往年慣例,市場也可等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來年兩會來獲知財政信息。

上周市場最值得關注的三件事:

首先,A股主要指數多數震盪下行。市場成交量逐日放大,維持在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強預期、弱現實」組合之下,流動性充沛的環境為主題炒作提供土壤,短線題材和概念風格較熱。

其次,美股波動加大而美債利率上行。通脹數據一再證實美國經濟軟着陸,加上市場近期反覆定價「特朗普交易」,通脹預期再度回歸,寬鬆預期放緩,美債利率上行。

再次,人民銀行買斷式逆回購業務落地。人行公告稱10月進行了5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6個月)和2000億元國債淨買入操作,市場將此解讀為流動性利好,債市緊張情緒有所緩和。

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近期都走到了交易的關鍵點。國內關注財政政策預期將兌現多大程度,市場尤為關切正在舉行的人大常委會會議。海外關注新一任美國總統是誰,繼續「特朗普交易」還是轉為「哈里斯交易」。

相較拜登和哈里斯,特朗普執政框架中有5個方面備受市場關注: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能源問題取向、國內減稅和移民政策、科技金融監管態度、產業問題取向。市場定義的「特朗普交易」具備五個典型標籤:1)高關稅及衍生的全球關稅博弈;2)化石能源供給增加帶動能源價格中樞回歸;3)嚴苛的移民政策將推升國內勞工價格走高;4)國內減稅以改善企業盈利;5)製造業回歸將重塑全球供應鏈。

面對懸而未決的下一任美國總統,市場總想提前預判不同候選人上台可能帶來的影響。但事實是,不論誰當選,不論其競選綱領如何明確,下一任美國總統對全球格局的影響,以及中國經濟所處環境,並不如市場預期那般線性。不論是「哈里斯交易」還是「特朗普交易」,市場當下的短期定價未必代表長期現實方向。

一則,執政框架下不同操作對同樣一組經濟變量,影響可能存在互斥。例如化石能源供給多增將壓低通脹,然而禁止低技術移民抬高勞工成本,推升通脹;又例如特朗普主張減稅但並不縮減財政支出,這將加大財政缺口,推升國債利率,然而加大關稅又將彌合財政收支缺口,平滑財稅壓力,緩解美債利率上行壓力。

二則,宏觀系統的內生關係複雜,任何政策的影響是複雜而發散的。以拜登當選總統為例,疫後全球迎來一輪高通脹,然而中國一反以往經驗,並未同步迎來一輪通脹共振。2022年海外高通脹和高需求之下,中國出口強於預期,中國政府借助外需支撐經濟增長並帶動就業,換得國內地產轉型期。地產下行期間,2022年中國國內通脹水平偏低,需求偏弱,與全球高通脹和高需求趨勢相悖。

美大選結果影響有限

現實終將是迂迴而漸進的,但不妨礙當下市場開展一波直截了當的線性交易。近期特朗普當選概率上升,市場給出「特朗普交易2.0」的答案,這也是近期全球交易主線:非美國家出口降溫、化石能源供給多增、美國通脹維持高位、美債利率走高、美聯儲貨幣寬鬆節奏放緩。考慮到近期特朗普交易較為充分,若特朗普最終勝出,市場短期影響可能並不大。若是哈里斯當選,可能全球市場將迎來定價調整,至少糾偏過去這一段時間特朗普交易。

不論是誰任美國總統,都不影響中國內需政策方向,因為中國內生問題足夠重要。中國資本市場高度關注美國大選,除了關注美股、港股之外,還有一個邏輯是美國大選結果將影響中國政策。然而我們並不這樣認為,中國政策主要錨還在國內。為什麼這樣判斷?

中國出口受全球製造業景氣周期決定,本輪美元潮汐流向最根本的決定因素還是在於美國不可貿易部門的經濟強韌度。不論下一任總統是誰,中國出口周期性下行,美國貨幣寬鬆節奏偏緩的結果都不會改變。一旦確定這兩點,當下中國資產的定價錨還是在於內需以及國內金融條件。

對於中國資產而言,未來需要關注的交易是全球供應鏈如何重塑,中國出口將呈現哪些結構變化。

(作者為中信建投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