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一點靈犀/出口退稅調整的一箭三鵰\李靈修

  圖:中國出口企業以價換量、犧牲利潤的情況十分普遍。\AI製圖

雖然中國外貿數據屢創新高,但由於低價競爭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近期中央政府下調出口退稅,其中蘊含三方面考量:軟化外貿環境、促進產能出清、掣肘美國加稅。可以預見,經濟政策不再片面追求貿易順差,重心轉向提振國內消費需求,努力實現內外循環再平衡。

出口退稅就是將商品在國內繳納的間接稅退還給出口企業。上周五(11月15日),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其中涉及鋁材/銅材、光伏硅片/電池/組件、球化石墨、成品油等多種產品出口退稅率的下調或取消。其中,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製品的出口退稅率將由13%下調至9%。

軟化外貿環境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多次拋出「產能過剩論」,引導輿論炒作「中國低價傾銷」議題。當然,該指責在邏輯上並不成立,筆者也多次撰文反駁(詳見4月11日《「產能過剩論」是拜登經濟學的遮羞布》),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中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背景下,中國所面臨的輿論環境並不友好。

統計顯示,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之際,中國工業品貿易順差為8000億美元。但到了2023年,該數據已攀升至1.8萬億美元,佔全球生產總值(GDP)比重約為2%。而中國工業品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就是美國,這一趨勢被經濟民粹主義者大肆利用,成為了特朗普叫囂提高關稅的「口實」。今次出口退稅的調降及取消,勢必抬升商品出口價格,同時緩釋了外部輿論壓力。

促進產能出清

當然,對於議價能力較強的外貿企業,出口成本的增加可以轉嫁給海外客戶承擔,而對於競爭力不足、依賴低價策略的外貿企業來說,退稅政策的調整將倒逼自身的產能出清。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外向型產業鏈即將迎來新一輪優化。

以《公告》涉及的光伏行業為例,2023年,中國光伏組件產能約等於國內需求量的四倍、全球需求量的兩倍,產能利用率僅為44%。在此背景下,行業內部展開了殘酷的價格割喉戰,2024年一季度光伏組件價格同比下降46%。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後,光伏行業會加速汰弱留强。

掣肘美國加稅

美國本輪通脹主要源於需求側的旺盛,而中國平價商品一直充當着「壓艙石」的角色。如若中國出口價格出現上漲,美國又無法尋找替代來源,則必須「硬食」進口成本的增加,通脹反彈的風險也將加劇升溫。雖然特朗普揚言針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特別關稅」,但拜登政府處理通脹問題失當、直接造成本屆大選民主黨的失利,前車之鑒使得特朗普處理關稅問題時需要十分謹慎。

近年來,中國經濟「外貿強、內需弱」的結構特徵十分明顯,也導致了貿易爭端、低價內捲等一系列衍生性問題。2023年中國出口數量指數增長13.3%,出口價格指數反而下降8.4%。(見配圖)反映出口企業以價換量、犧牲利潤的情況十分普遍。

無論是從國內形勢還是國際環境來說,當務之急是盡快實現內外循環的再平衡。現時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高達30%,消費卻只佔全球市場的13%左右。一旦外貿環境出現惡化,最佳應對之策就是擴大內需,承接出口「回吐」出來的產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