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李小加倡設基礎活躍指數 廣吸資本

  圖:第21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昨在港舉行,嘉賓共同探討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機遇,左起為主持人曾瀞漪、陳德霖、李小加、廖宜建、喬虹。\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中美關係的起伏變化正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香港作為東西方交匯的金融樞紐,其發展策略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昨日,第21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在港舉行,滴灌通集團創始人兼主席、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於會上指出,香港應確立長短期目標,包括透過標準設立保障國際資金對港股的配置,引入創新估值模式,及成為中國科技發展中心。他續指,「滬港通」及「深港通」的發展僅完成一半,另一半則是新股市場的發展。\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

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升高並牽動香港的發展,李小加將中美形容為「兩艘巨輪」,認為香港作為中間橋樑難免受到波動影響。他指出,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方面已作出充分準備,而香港則需提升自身能力,盼香港股票市場能從「中國的貨、世界的錢」,發展成為「世界的貨、中國的錢」。

但他指出,現時實現這一願景仍有困難,短期應保證國際基金對兩地市場有最基礎的配置,為此建議港股設立「基礎活躍指數」(Basic Activity Index),如每年融資量不少於1000億元,每日交易量不低於1000億元,才能促使港股成為全球不可或缺的市場。

至於中期計劃,李小加認為,需提出一個補充性的金融市場運營模式和邏輯,傳統估值方法未必能完全反映新經濟特徵。他指出,應引入以收入分成為定價模式的金融市場,以為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提供更精準的估值。

此外,他強調,香港在長遠上必須定位為中國的科技發展中心,吸引海內外科技人才。他並稱,通過「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香港可迅速建立起北部都會區。他續指,未來5至10年,隨着香港本土科技企業的成長及上市,香港將具備嶄新的、具有新質生產力的「中國貨」,以吸引全球資本流入。

廖宜建:吸引東南亞企業來港上市

資金的跨境流動是香港市場的基石。李小加指出,「滬港通」、「深港通」發展目前只走了一半,另一半是新股市場,但需等待內地資本市場的修復及發展。他表示,考慮到中國是各大資源國和能源國的需求和消費方,如果南下資金能夠參與新股交易,可望吸引資源國和能源國,如沙特的企業來港上市。

他亦於會後向傳媒表示,資本沒有國界和文化民族之分,受恐懼和貪婪所驅動,不存在中東等新興市場的錢與歐美資金有本質上的區別,各有其產業發展需求和風險偏好。

滙豐集團行政主管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則表示,9月以來內地出台一系列刺激性政策,市場表現已經證明,只要有增長,資金就會回流。他認為,香港是亞洲最深的資本市場,可吸引東南亞等地企業利用香港市場融資。

陳德霖:擴展深化互聯互通

此外,廖宜建透露,在過去3至5年的市場低迷期,內地資金開始流入香港市場。滙豐今年已新增30萬名內地客戶,認為這歸功於10年前建立的所有互聯互通機制。他續稱,內地資金對多元化投資需求巨大,應進一步擴展互聯互通的範圍,令更多人民幣資金進入香港市場。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香港Web3.0協會會長陳德霖亦表示,應加速推進深化「股票通」和「跨境理財通」,以應對國際形勢變化。

短期內,市場的關注焦點仍在於中國經濟能否通過政策調節實現穩定增長,以及美國政治變局對外部環境的潛在影響。美銀證券董事總經理喬虹表示,對中國2025年經濟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並認為中長期內中國將出台更多支持經濟的政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