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餐飲業變革1/港餐飲業掀淘汰戰 業者:創新才能求存

  圖:餐飲業競爭激烈,街邊小店或連鎖餐廳都要保持高質素,以吸引顧客。\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香港餐飲業捱過新冠疫情的寒冬,卻面對港人外遊、北上等造成消費分流效應,復見內地品牌南下「混戰」,香港餐飲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濟學者認為,面對人工成本和租金高企,不論本地還是南下品牌,也在「交學費」以獲取市場經驗。業內人士相信,本地餐飲業不能故步自封,應該趁機反思行業的生存要點。\大公報記者 李樂兒 李潔儀

本地食肆不時出現結業潮,除了因為經濟環境不景氣,疫後通關令大批港人北上和外遊,劍指價廉物美、服務水準高的地區,本地餐飲業周末的「翻桌率」大不如前,晚市更現「水靜鵝飛」現象。

過去一年,內地餐飲品牌紛紛南下挑戰香港市場,但並非每條「過江龍」都能在港「舞」得風生水起。經濟學者李兆波表示:「他們(內地品牌)來港開業,不代表一定成功,反而要經過一段汰弱留強的階段。」他認為,除非產品的獨特性較強,否則市場一旦有同類替代品,形成的只是一場「血腥的競賽」。

豐富細分市場 消費者得益

李兆波相信,內地餐飲品牌南下的熱潮將會持續,直到出現更多「輸家」,畢竟要在市場上實際營運,才能了解當中的經營難題,並非想像中容易。不過他表示,不少本地業內人士對於香港餐飲業仍有信心,面對競爭促使餐飲業實現差異化發展。

事實上,內地餐飲品牌來港擴張已非新鮮事,香港餐飲行業協會會長陳嘉華認為,隨着內地餐飲品牌接連進駐本港,將有助進一步豐富餐飲的細分市場,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他直言,內地品牌來港必然加劇本地餐飲市場的競爭,或許能鞭策香港餐飲品牌改變既定的現狀,重新留住顧客。

國際化城市 吸引內企設點

陳嘉華指出,內地餐飲品牌進入香港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自主經營、加盟連鎖、尋找本地合作夥伴等,靈活應對市場需求,部分餐廳還通過線上平台進行宣傳和銷售,擴大影響力。隨着科技的發展,許多餐廳也開始嘗試外賣和送餐服務,以滿足消費者的便利需求,這種模式的轉變亦為本地餐飲行業帶來新商機。

從戰略角度來看,內地餐飲品牌來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原有的內地市場「內捲」現象嚴重,需要向外尋求新的突破。陳嘉華分析,眾多餐飲品牌紛紛來港「拓荒」,不僅是看好香港市場的潛力,更被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地位所吸引,冀借香港市場提高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進而向海外市場擴張,或通過「出海」提升估值,甚至以上市為終極目標。

「不能再依賴過去成功模式」

「儘管港人北上、外遊、消費意願下降對餐飲業造成衝擊,但這也是行業反思和創新的契機。」本地魚生便當店Pickabowl聯合創辦人譚諾文表示,香港人北上消費的現象,不僅是價格問題,更多是消費意願和習慣的問題,同時亦是品牌和體驗的競爭。他指出,香港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餐飲品牌,這與香港餐飲業缺乏創新和國際視野有關。

譚諾文續說,香港餐飲業需要從依賴傳統模式,轉向更注重創新和提供獨特體驗的模式,直言「不能再依賴過去的成功模式」。他指出,現在的消費者更注重體驗,因此餐飲業需要提供嶄新、與眾不同的東西,以及更多吸引本地消費的理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