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光譜號」郵輪今日抵達啟德郵輪碼頭,帶來49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海洋光譜號」以香港作為季節性母港,共提供6個航次。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不敢怠慢,近日召集會議加強統籌未來幾個月的郵輪抵港接待工作,致力提供各種支援,包括提供接駁工具疏導遊客,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地區主要的郵輪母港地位,吸引更多郵輪停靠。
有關部門亡羊補牢,這是好事。事實上,郵輪碼碩交通配套欠佳早就備受詬病。舉例說,「名人極致號」郵輪上月由新加坡抵港,由於到場的士不足,加上落雨天氣,數以百計擬前往酒店的遊客在碼頭苦等一小時。
遊客乘郵輪抵港前大都規劃好了行程,約好了要見面的親友。如果落船後無法盡快找到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大失預算,對香港的第一印象不可能好。網絡時代,這種不愉快體驗會很快傳播到全球各地,勢必影響香港形象,進而影響郵輪公司考慮是否選擇香港為母港。有人注意到,內地第一艘國產大郵輪「愛達·魔都號」營運一年,前往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但不包括香港,原因令人深思。
除了接駁工具不足,郵輪碼頭在其他服務配套方面也欠奉。近日有傳媒報道,同樣是沒有郵輪靠岸的日子,啟德碼頭的店舖幾乎是十室九空,可用「拍烏蠅」來形容。而深圳蛇口的郵輪中心依然人來人往,商家繼續營業,對比鮮明。
啟德郵輪碼頭確有先天不足之處,但怎麼說都好,郵輪碼頭已營運十多年,若認真對待,有關問題早已得到解決。今年7月,香港郵輪及遊艇協會宣布撤出香港,遷往新加坡。這種「用腳投票」足以敲響警鐘,提醒有關部門正視問題,盡快改善。
郵輪經濟前景廣闊,世界各地都在全力以赴力爭分一杯羹。香港需要知恥而後勇。特區政府昨日宣布新人事安排,文體旅局局長由羅淑佩出任,各界希望新人事新氣象,盡快推出已經延遲的旅遊業發展藍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