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在音樂劇產業化過程中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援和政策引導。中英劇團導演盧智燊表示,韓國政府三四十年前便開始大力投資娛樂文化事業,當中包括培養觀眾和人才,不僅限於舞台劇,亦涵蓋現代流行文化。「所以,如果香港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政府須有遠見地從教育入手,培養民眾戲劇知識。」
香港話劇團前藝術總監毛俊輝曾造訪韓國,專門探討其音樂劇的成功經驗。他指,是韓國政府與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推動了藝術的發展。「韓國文化局出資支持音樂家專門去英美學習音樂劇的製作,形成了音樂劇的創作力量,待其初具規模,一些家族集團也積極提供資金和場地,助力年輕人繼續參與藝術發展。」
韓國音樂劇的發展路徑,是先從引入經典劇目,以翻譯劇起步,同時鼓勵原創,齊頭並進。高世章對此評論道,西方原版劇目中的歌詞往往是根據當地語言押韻來編排,但韓國音樂人在翻譯方面非常聰明,在製作時會挑選一些具備流行樂元素的原版音樂劇來進行改編,《紅磨坊》(Moulin Rouge)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正好韓國很多唱音樂劇的人都是唱流行歌曲出身,所以他們在這方面確實能如魚得水。」但高世章同時指出,「這不是每一種語言都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