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骨董市」很多。「骨董」是中文「古董」的不同寫法。但「古董」一般都是價值不菲,而「骨董市」的實際內容,跟舊貨市場、中古集市、跳蚤市場等差不多。
逛這類市場,筆者向來是信馬由繮,並無刻意目標,而每每有小驚喜。這個「小」是名副其實的。一是尺寸要小。淘到的東西,均小巧玲瓏,比如只有鼠標大小的希臘小木箱,琺瑯彩的十字架,銅殼的指南針;有時是幾枚古錢幣,幾張古早的明信片、郵票等。見縫插針地擺在書架角落、枱燈旁,大有畫龍點睛的妙趣。
二是價格要小。通常只買不超過港幣十元等值的小玩意。大者盈尺的畫框、漆盤,既攜帶不便,價格也不友好。況且是真品還是仿品,是價實還是虛高,又要費腦筋思量,就違背閒庭信步的初衷了。上次花了一百日圓買的紫羅蘭色小玻璃瓶,折算港幣也就五 元錢,而獲得的滿足,比孔乙己喝一碗黃酒、吃一碟茴香豆還划算呢。
既不肯出大價錢(當然也出不起),所以也就不必抱「撿漏」的心理,而是秉持「釣勝於魚」的輕鬆。舊貨市場,都自帶一種雜而有序的古拙氣息,正適合「信而好古」的「遺老遺少」們。一旦有所收穫,便有「自覺此心無一事,小魚跳出綠萍中」般癢癢的愜意。
前幾天讀到朱光潛寫青年時代北平生活的散文。他老先生當年也習慣閒逛地安門大街,有時幾毛錢買一個瓷瓶,一張舊紙,或一個香爐──「這些小東西本無足貴,但是到手時那一陣高興實在是很值得追求,我從前在鄉下時學過釣魚,常蹲半天看不見浮標晃影子,偶然釣起來一個寸長的小魚,雖明知其不滿一咽,心裏卻非常愉快……」
未想到竟能與大師暗合,頓時覺得自己龐大了不少,忍不住咧咧嘴、挺挺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