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夫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第一個留學西洋學習油畫的畫家,被孫中山稱讚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早年他留學海外並在當地開啟自己的藝術之路,掌握了同時期畫家難以比擬的西方油畫技法,融中國傳統美學於西洋繪畫。上世紀30年代初,李鐵夫在香港定居,縱然作畫條件艱苦,他依然堅持創作,堅持美育,足跡遍布獅子山、大埔、青山等地。\大公報記者 劉 毅
「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李鐵夫是中國油畫奠基人,是第一位留學西方的油畫家,在西方學習美術並取得巨大成就,作品在外國獲獎。上世紀30年代來到香港生活,其間來往於香港和內地之間,直到1952年病逝。」香港油畫藝術家林鳴崗如此形容自己的「師爺」李鐵夫:「作為孫中山的密友、同盟會的會員,李鐵夫為了革命,賣畫捐贈,一生淡泊名利,沒有組建家庭,卻踐行了其所言,一生兩大愛好:藝術和革命。」
創作多幅香港風貌畫作
李鐵夫出生於廣東江門,1887年在加拿大留學,師從外國知名畫家齊斯 (William Chase) 和肖像畫家薩金特 (John Sargent),學習長達19年之久,對西方繪畫藝術研究甚深,曾在外國美術學院任副教授、在影片公司做過美術指導及導演,作品在海外也屢獲殊榮。
身在異國他鄉長達40餘年,李鐵夫從事藝術工作之餘,也不忘家國。1907年加入孫中山成立的興中會,跟隨孫中山從事革命工作,其間曾慷慨捐贈萬餘美元,並變賣油畫作品數百餘幅以助軍餉,不遺餘力致力國民革命,甚至因此影響個人生活也在所不惜。
1931年秋,當時已60餘歲的李鐵夫由海外經香港回到廣州。在廣州逗留大半年,接受畫家黃潮寬的建議,於1932年在香港定居,居住在九龍土瓜灣炮仗街26號3樓,設「鐵夫畫室」。建築「騎樓」(陽台)的設計,甚合李鐵夫作畫時的採光需求。
「李鐵夫的畫作,受古典主義影響特別深,也吸收了印象派的繪法,用色沉穩,形、色、觀感都很有力度、很準確,也引入了書法的筆法,用筆大膽、很自然。」林鳴崗說,「他在香港居住期間,受制於物質的匱乏,當時買畫布、顏料都十分困難,還能創作出這麼好的美術作品,更加不容易。」
上世紀30年代中至40年代,李鐵夫在入室弟子陳海鷹的陪同下,經常到香港的郊外寫生,足跡遍布獅子山、大埔、青山等地。當時由於油畫材料貴重難求,更加便宜方便的水彩畫成為了首選,故而李鐵夫創作的不少展現香港風貌的畫作,大部分都是水彩畫。
藝術成就獲徐悲鴻推崇
1935年,香港的慈善團體——鐘聲慈善社,本着可以為更多人展示在美術上立下功勳的藝術家,於當年的1月18日,在德輔道中的會所舉行了「李鐵夫畫展」,這也是李鐵夫在香港的首個個展。這次展覽也為李鐵夫在本地樹立了聲譽,畫家徐悲鴻也來參觀,並感到驚嘆,李鐵夫也對徐悲鴻早期創作的人物畫,提出一些見解,徐悲鴻並不介懷,甚至隨後的年月,也登門造訪在香港居住的李鐵夫。
根據李鐵夫的徒弟、林鳴崗的老師陳海鷹所記錄──徐悲鴻評價李鐵夫的畫作:「鐵夫先生的畫,只能在西方博物館的藏畫中,方有如此水準的作品。」1942年,徐悲鴻發表《新藝術運動之回顧與前瞻》,還提到李鐵夫的藝術成就,稱讚他「中國洋畫家之老前輩,當首推李鐵夫,今年七十餘,其早年所寫像,實是雄奇。」
1937年10月,李鐵夫與王少陵、余本,接受徐悲鴻的邀請,前往桂林遊玩作畫。徐悲鴻本意是若環境允許,希望眾人可以留在桂林美術館專心創作及教學,可惜事與願違,抗日戰爭爆發,桂林的美術館也未能辦成,李鐵夫一行人只好匆匆返回香港。
作為滿懷愛國情懷的畫家,年近古稀的李鐵夫面對日本侵略者,發出了「談兵壯老空籌策,捧檄毛生豈戀官」的感慨。抗戰爆發後,生活在香港的李鐵夫不改每日都到茶樓品茗的習慣,為的是可以多多閱讀報章,關心抗戰的形勢,並鼓勵自己的學生陳海鷹以美術為槍,投身抗戰。
與青年畫家組「人間畫會」
1942年底,為躲避戰火,李鐵夫跟隨友人陳挺秀經澳門到台山,歷經險阻艱辛,最終寄居在台山鄉郊公益埠黎暢九家中大概10個月。根據黎暢九的記錄,「香江淪陷,為日人所知,將盡取其畫以去,幸友人先代藏密,始得無事。日人旦夕搜其居,然不敢以非禮加之。某次,破口大罵日敵,日敵將以槍擊之,得其酉亡之乃已,然卒不敢加害……」
自1942年起,李鐵夫主要在內地生活並堅持藝術創作。1949年前後,李鐵夫再次回到香港,居住在紅磡山上的木屋。其間參加香港美術界人士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聯歡茶會,更與年輕畫家黃新波、廖冰兄、陸無涯等組成「人間畫會」。
李鐵夫在香港的日子,無論如何受到時代動盪的影響、或是物質的匱乏,他都始終不放棄藝術和創作。不僅如此,更時刻將祖國放在心上。1949年下半年,李鐵夫還倡議香港美術界舉行畫展。美術界一呼百應,80歲的他還在展場即席揮毫。隨後,港英政府迫害愛國團體,李鐵夫立即同海員工會提出抗議,表示要「為了正義,為了真理,我誓要發動全中國所有文化藝術工作者鬥爭到底!」
1950年8月,當時已經81歲高齡的李鐵夫,獲華南文聯安排,從香港回廣州,獲聘為華南文聯副主席和華南文藝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的前身)名譽教授、油畫系主任。1952年李鐵夫於廣州病逝,香港文化藝術界人士在干諾道中的華商總會禮堂舉行李鐵夫追悼會。
「由於時代的特殊性與年代的局限性,李鐵夫未能被大多數人所熟悉,但其在中國美術史上的貢獻不該被人們遺忘。」林鳴崗希望業界可以舉行一些李鐵夫的畫展等活動,香港藝術館更加應該收藏他的作品,長久固定展出,向世人展示香港的油畫藝術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
(部分圖片來自《畫壇兩代宗師傳奇——李鐵夫與陳海鷹》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