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焦點新聞/香港檢測技術突破 推進中藥國際化

  左圖:現存本港補益類中成藥註冊數量超過一百種。右圖: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研發出一套高通用性檢測方法,可以廣泛測試不同配方或劑型的補益類中成藥的品質。

衞生署昨日宣布,轄下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就補益類中成藥,例如鹿茸丸和補腎丸,成功研發出一套可廣泛測試不同處方及劑型中成藥的檢測方法,檢測產品中的人參、補骨脂等的含量。有關檢查技術開放給中藥業界、檢測業界使用,並免費提供培訓。

發揮香港科研優勢,中藥研究取得突破。中藥業界人士表示,以往藥廠需用數年時間、花費數十萬元,自行為每種補益類中成藥研製檢測方法,現時使用檢測中心的方法數月就可完成,檢測成本亦可降到兩至三萬。中藥檢測中心表示,新技術可協助業界解決中成藥檢測的難點和痛點,為中成藥建立國際認可的質量標準,推進中藥標準化及國際化。\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任何中成藥如要在香港註冊,中成藥製造商需為其產品進行檢測,確保產品符合註冊要求的品質標準。本港目前有過百種註冊助陽補益類中成藥,包括鹿茸丸、補腎丸等,配方和劑型多樣,這些產品多數含有人參、補骨脂等成分,但兩者在檢測時會互相干擾,容易影響檢測結果,所以藥廠需要為每一種助陽補益類中成藥的配方和劑型,逐一「度身訂造」品質檢測方法。

可廣泛測試不同處方及劑型

針對業界的需求,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用了約一年半時間,研發出一套可以廣泛測試不同處方及劑型的助陽補益類中成藥的檢測方法,可用以檢測鹿茸/鹿尾羓丸、補腎丸中的人參和補骨脂。檢測過程需先淨化樣本,再放入分析儀,分離出不同的成分,使用儀器分析是否含有人參和補骨脂,以及其含量。

為滿足不同實驗室的需求,檢測中心同時開發了液相色譜法、液相串聯質譜法這兩種技術,使用高靈敏度的液相串聯質譜法分析,最快25分鐘有結果,而成本較低的液相色譜法需時40分鐘。

衞生署高級化驗師(政府中藥檢測中心)陳詠嫻表示,研發新方法過程經過多番嘗試和改良實驗條件,包括引入一系列淨化程序,以處理不同中成藥產品帶來的干擾問題。所有檢測方法均按照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的國際標準進行嚴格認證,並已通過多家獨立實驗室的重複性測試,確保科學性、可靠性和實用性。

檢測成本及時間大減

中醫藥業界人士、政府中藥檢測中心諮詢委員會轄下中成藥專責小組成員譚國亮表示,在新檢測方法出現前,業界就研發工作面對很多困難,每種產品都需獨立制定品質檢定方法,往往需花費兩至三年時間、斥資數十萬元。現時化驗所只需要參考政府研發的做法,就可為產品做到所要求的鑒別或含量測試目標,節省很多時間或金錢。現時可能幾個月就可完成檢測,成本可能只需兩萬至三萬元。員工接受培訓後,就可以使用有關檢測技術,大大降低錯誤風險。

衞生署助理署長(中醫藥)方浩澄表示,中心利用先進的研究和科研,研發一系列國際認可的中藥產品標準和檢測方法,並且透過技術轉移給中藥業界和檢測業界,協助他們提升品質控制,藉此建立香港的中藥品牌形象,將香港發展成為中藥國際檢測和品質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