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思故事時,我們都要了解自己正在說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情節,既是故事的推進,又決定了讀者如何理解、感受並記住這個故事。說故事的人必須意識到,情節的選擇,不是隨意的,而是敘事目的和藝術追求的體現。
故事大師羅拔·麥基(Robert McKee)提到,無論是追求大氣磅礴的「大情節」、精緻描繪情感的「小情節」,還是解構規範的「反結構」,這三種情節設計都承載着對故事的不同期待。
「大情節」是最為人熟知的,它圍繞主角的追求,與外界的抗爭展開。這類情節具有明確目標、邏輯緊密的因果關係,以及一個有結論的終點。舉例,《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片中主角的情感歷程以婚禮與葬禮串聯,推動了情節的起承轉合,最終讓觀眾在笑聲與淚水中感受到情感的圓滿與生命之無常。
「小情節」則在更細膩的層面上運作,它常被誤解為「沒有情節」,其實是一種更精緻的敘事方式。與其關注宏大目標與外部衝突,小情節專注於主角內心的複雜和掙扎。《談談情跳跳舞》便是這類情節的典範,主角並非要征服外界,而是在自我懷疑和認同之間徘徊。每一場舞蹈,都像是一場心理暗流的浮現,而結局也非追求某一事件的結論,而是主角內心的和解。
「反結構」則顛覆了傳統情節的定義,它以荒誕、非線性,甚至嘲弄的方式挑戰敘事規則。《八部半》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費里尼以夢境、記憶和現實交織的方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連貫,將主角的創作焦慮與人生困境呈現為一場充滿象徵意義的視覺序列。在這類情節中,故事不再是為了說明什麼,而是成為一場形式上的突破。
無論選擇以上哪一種情節設計,最重要的是,它能夠忠實於你要說的故事的本質。沒有任何一種設計是必然的好,直至你選對了一個符合你想達到的說故事目標的情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