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針對TikTok發布的「不賣就禁」禁令,將於當地時間19日正式生效。與此同時,有數以十萬計「流離失所」的「TikTok難民」轉入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形成了一場奇特的跨語言「賽博文化交流」。美國網民對小紅書的追捧,用實際行動反映了美國TikTok禁令的不得人心,亦說明了美國反華政客如何鼓吹「去風險」、如何威嚇對華脫鈎,也終究阻擋不了兩國人民交流促進民心相通的大趨勢。動用再多政治手段阻隔民眾交往,注定違背時代潮流,也是走向文明進步的對立面。
這波小紅書「難民潮」事前可謂全無先兆,但幾日時間內已經展現出驚人的影響力。短短一夜之間,小紅書的用戶圖像便迎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來自美國的IP地址、眾多陌生的歐美面孔、還有鋪天蓋地的外語……小紅書從一個主要服務中國國內的社交媒體,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大型國際朋友圈。
好些人最初都以為這會引起中外網民的對抗,但出奇的是,這場網絡文化交流非但沒有演變成大規模的「對噴」,網民們反而在各種層面展開了有趣的交流。例如有內地網民上傳英文功課,向美國網民「求救」;與此相對,也有外國網民上載自己的數學功課,向中國網民詢問數學題目。
除了「你教我英語,我教你數學」一類的「學術交流」外,也有中國網民積極「整活」,例如要求外國網民先上載貓咪圖片「交貓稅(Cat Tax)」才能入駐;還有意大利市長因為創建了賬號,而令留言區變成了「答問現場」;甚至連馬斯克的母親也被發現開設了賬號,引來大量網民評論。交流之中更多的是一些觸動情感的共鳴,例如有一位美國婆婆,就為網友的溫馨留言而感動流淚;大量美國民眾也為中國人民的友好而感動。
反映美國禁令不得人心
截至1月15日下午,小紅書上「#English」的話題共有超過9萬篇筆記、討論量逾100萬、瀏覽量更超過1.1億;話題「#Math」也有超過5千篇筆記、討論量逾5萬、瀏覽量近1千萬。而小紅書亦一連多日登上美國蘋果App Store下載量第一位。
猶記得美國政府當初以TikTok會「幫中國政府偷取美國用戶資料」為由,要求其母公司字節跳動「要麼將TikTok賣給美國,要麼關門大吉」。但諷刺的是,如今大批「TikTok難民」轉戰的小紅書,正是來自中國的社交平台,甚至有美國網民直言,「已被美國政府洗腦了」。美國網民們用腳投票,反映的正正是美國TikTok禁令的不得人心。
事實上,早前TikTok行政總裁周受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就已經表明字節跳動作為國際企業,只受制於投資人和董事會,並提出「得克薩斯計劃」,將TikTok美國用戶的數據轉移至美國甲骨文公司伺服器。美國對於TikTok「偷取資料」、「助中國監控」的指控,從一開始已經不成立。但一眾美國反華政客「對人不對事」,或者說,有些人由始至終都抱持着「強盜思維」,目的只是要將TikTok據為己有。
不如說,一直號稱信奉「新聞自由」的美國,國內傳統媒體無不受到政府的嚴厲操控,美國人彷彿電影《真人Show》(內地譯《楚門的世界》)一般,平日可以通過新聞看到什麼樣的信息,完全由政商界的少數精英決定。在昨日美國總統拜登的告別演說中,也直言權力和金錢正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美國正在形成寡頭政治。這種自相矛盾的立場,除了揭示美國的虛偽外,也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從這幾天小紅書的網民交流中可見,中美交流根本沒有某些反華政客所形容的那麼「充滿陰謀」。即使兩地網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信奉不同的意識形態,甚至說着陌生的語言,但也完全阻擋不了雙方進行友善而坦誠的真摯交流。從「上小紅書問功課」,到工作、寵物、音樂、影視、遊戲……網民之間的討論範圍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反華政客在現實中越打壓雙方的往來,越禁止留學、投資等活動,在互聯網這個虛擬世界中,兩地網民的溝通反而越顯得熱絡。
合作交流是時代大趨勢
這場「小紅書建交」,某程度上可說是狠狠地摑了那些反華政客一巴掌。事實證明,中美人民不斷加深合作交流,是時代的大趨勢,這個大趨勢不是玩弄政治手段就能被阻擋,在現今世界局勢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需要各國團結解決眾多問題的情況下,國際間的民心相通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人類社會繼續進步的必要之舉。
作為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香港擁有自由流通的資訊、中西結合的獨特文化、港人亦大多精通兩文三語、與歐美之間也有長期保留下來的聯繫網絡。不管是在國際上說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還是為國家與海外國家牽線搭橋,提供一個深化合作的交流平台,香港都能有更大的作為。這是時代所需,也是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擁有的獨特使命。
中國對於中美關係的立場一直十分明確:中國願意同美國做夥伴、做朋友;多來往、多交流,不斷深化互利合作。這幾天以來的小紅書現象,已經證明即使在政治上如何耍手段,即使眾人來自截然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但一樣可以攜手建立友誼,雙向奔赴促進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