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裏寫:「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前沒有路燈,想其中的「燈火」應該有燈籠,人們擺動着魚形、龍形的彩色燈籠,如魚龍鬧海一般,「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隨着春節臨近,街道上、公園裏、商舖門前,一盞盞大紅燈籠早早掛起,將過節的氛圍感拉滿。燈籠歷來是春節、元宵節的「氣氛」擔當,它有方形、紡錘形等不同的造型,現在最常見的是象徵「團圓」的圓形;它也有紅、黃、青藍等不同顏色,但「除夕燈籠似火紅,煙花爭艷鬧天宮」,最常見的還是象徵「紅火」的大紅燈籠。人間至味是團圓,紅紅火火過新年,團圓與紅火是最美好的祝福。
掛燈籠,必須是雙數,好事成雙;也講究對稱,美觀和諧。掛上燈籠,「紅」運當頭,十分喜慶。在很多地方,誰家蓋了新房或喬遷新居,亦會在門樓掛上嶄新的紅色大燈籠;家裏有兒女結婚,當然更少不了紅燈籠。
「紅燈籠」還受到設計師們的喜愛。二○二三年,杭州亞運會板球館的建築體塊形似屋頂下的紅燈籠:紅色陶磚懸浮在地面,牆面留白是山水畫的孔洞,如紅色的燈籠光線照射出來,給運動員歸家之感。三年前的春節,北京正好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其中冬殘奧會的吉祥物「雪容融」也是以紅燈籠為主體元素,既體現「張燈結綵,喜迎盛事」之意,同時用紅燈籠的發光屬性,來寓意點亮夢想、溫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