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小紅書上的中美民間社交狂歡持續不停。由TikTok危機引發的這場大規模跨國「賽博移民」,讓兩國網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親密接觸」。雙方都對這突如其來的跨文化、跨語言、跨時差交流感到新奇,大家在聊天室和評論區樂此不疲地嘮嗑吹水,那種相見恨晚、熱火朝天的歡脫場景,讓人恍惚間以為小紅書已經爆改成了大型線上英語角。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全國各地先後湧現的「英語角」,正是改革開放進程中國人急盼跨越國門與世界交流的一種體現。這一新鮮事物首先誕生於各地大學校園,隨後又如雨後春筍般擴展至街區公園等場所。北京首次申奧成功後,全民學英語的熱情更是高漲,就連北京街頭的「紅袖標」大媽,嘴裏也經常能蹦出幾句英文日常用語。
不過,近幾年,隨着國人文化自主意識的日益增強,坊間也時常出現「英語無用論」等極端偏激的聲音,不少人提出應弱化英語教學在義務教育中的主科地位,甚至將學習英語與「崇洋媚外」直接掛鈎。網上曾流傳一則視頻,某公園保安出手制止一個正在讀外國詩歌的年輕人並質問道:「中國有五千年文化,為什麼要讀外國詩?」這一質疑竟然獲得不少點讚,讓人啼笑皆非,又倍感憂慮。
事實上,反智主義並不能接近真理,盲目排外更不能推動發展,以通達、大氣、包容的姿態將大門越開越大,才是真正具有底氣的文化自信。這一點,在近些天小紅書上的中外民間交流盛況得到充分體現。晒寵物、評穿搭、分享美食、推薦景點……博弈與戾氣被消融削弱,欣賞與共情被張揚放大,打破「次元壁」的網友們發現人類的悲歡本來相通,大家原本就同住一個地球村。對於隔着太平洋相互凝望的網民們來說,這樣的小紅書,不啻於一本「讓人開眼看世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