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負面情緒仍然揮之不去,竟然看不到樓市的向好趨勢,無論用中原指數(CCL)或者祥益指數圖表分析去看,樓價在去年10月之後已經形成了回升的軌道,在圖表上亦看到最平價格的「那一浸貨」已經是過去。當然後市沒有人有水晶球看到,但是樓價反彈已經是發生了的事實。更加重要是,港人對「樓市差不多見底」已在醞釀共識,真正有力大步上升的表現,相信要等待市場較明顯起動之後。
近期開始有人問我,買樓應買什麼目標?我每次都會和他們說,基本上此問題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原則,其實買樓投資是每個人處境、風險和機會的結構都不同,譬如現在正交租給業主的人,現在買樓當然是很幸福的決定,因為供樓已經往往可以平過交租了,如果「執到平嘢」收租回報率很多時是可以去到四厘至五厘以上。
而更加重要就是,在原本樓價未下跌之前買不起樓的人士,現在樓價跌了之後便變得買得起了,也可以過到入息要求的人士,他們由以前買的入市機會是零,到現在唾手可得。他們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機會。
有人說,樓價永遠不會升回到以前的位置,這些話對未買樓的人來說當然是好聽,但現實上就並不實際。樓房是建築產品,長遠大方向是無可能脫離物價、通脹和人工的。
最實際的想法應該是樓價有升有跌才對。人們買了層樓之後,常說:升了多少,或是蝕了多少,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持有物業的保值、安全感甚至幸福感。長期持有物業的人,買樓收租,收到的保障是不會差過強積金回報的。
看好新界西發展潛力
如果買樓收租的「入貨」目標,筆者認為是應該要買實而不華的、二十年樓齡左右、收租回報率高的。更加重要就是,有轉流率、有成交量及容易租出的物業,的確很多表現都是買一手樓不如買二手樓。
有關買樓選址方面,筆者認為有兩個區要留意的,第一就是香港的大西北,即是北部都會區一帶,包括屯門、洪水橋、天水圍及元朗,這些區被人錯誤視為邊陲地帶,但實際上當大灣區一體化的時候,新界西就成為極佳的位置。所謂在歷史上是先有屯門後有香江,西方列強在清朝時侵略中國,他們要的除了是維港之外、就是屯門,清朝在屯門和葡萄牙打過一場屯門海戰,爭的就是交通要塞。
另外一個當然是香港維港。高鐵可以進入市區心臟,這是香港少有甚至比內地很多城市也沒有的優勢,國際的精英都會聚居在維港一帶,香港無限美好,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作者為祥益地產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