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重要貢獻,並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了全面部署。座談會發出強烈信息,體現中央高度關心重視民營企業發展,說明民企大展身手正當其時。對於香港而言,內地民企發展得越好,香港的獨特角色作用也就越突出。香港各界要充分認識當前的形勢和機遇,不斷強化自身優勢,助力內地民企做大做強。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必能進一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迎來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毋庸諱言,近年來由於國內外一些原因,部分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更有人提出所謂的「民營經濟離場論」,稱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歷史舞台云云。此次座談會的舉行,既是對這類錯誤論調的有力駁斥,同時也是釋放出中央堅定不移支持民企發展的強烈信息。
推動民營經濟不能變不會變
第一,國家對民企發展的基本方針不會變也不能變。在2018年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強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來到7年後的今日,習近平總書記更進一步指出「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這番宣示,無疑為廣大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亦為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第二,中國民企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截至2023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達到1.84億戶,其中民營企業超5300萬戶,分別較2012年增長了2.3倍和3.9倍。這說明民營經濟在國家整體經濟中已形成巨大規模。近年來中國民企屢次取得全球矚目成就,例如以比亞迪為首的電動車品牌,憑藉過硬的質量和高性價比,在國際市場贏得全球消費者青睞;又例如DeepSeek-R1人工智能大模型,以遠超成本的高性能震驚全球創科業界,無不是新時代中國民企的實力表現。
接下來,中央將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落實各項紓困政策,強化執法監督,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之下,廣大民企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只要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必定能夠克服眼中局部的困難和挑戰。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無疑也是對香港社會和工商界的期盼,香港工商界要厚植家國情懷,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香港長久以來的成功,離不開愛國愛港的傳統。如今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北部都會區、粵港澳大灣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新機遇,為香港提供了絕佳舞台。香港工商界也必須要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乘改革之東風,發揮更大作用和作出更大貢獻。
助力內地民企走向世界
其次,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推動香港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光關係着香港的國際競爭力,也與社會整體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數十年來,香港仍未擺脫得了過度依賴金融、地產等單一產業作為經濟主引擎的局面,不但令香港在現時全球的科技競爭中落後於人,亦對社會民生造成結構性影響。在國家堅定支持下,香港有基礎、有能力、也有空間推動創科產業發展。這是香港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的必經之途,工商界作為香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更加要一馬當先,積極求變,開拓經營新方向,才能繼續維持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
香港是中國「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橋頭堡,現時國家大力支持民企發展,即意味着內地民企將更有需要和迫切性開拓國際市場,這正是香港可以發揮最大作用的地方。作為國家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要認清自身優勢,加快推動與內地之間的機制對接,並且積極推動與新興市場的合作,發揮好連接內地與國際的橋樑角色,在助力內地民企走向世界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