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將法定最低工資由時薪40元,調升至42.1元,增幅為5.25%。特區政府刊憲後將提交立法會審議,通過後,法定最低工資將於今年5月1日落實。最低工資增幅跑贏通脹誠然是好事,但最低工資與現實脫節,也是客觀事實。
近年香港經濟復甦,勞工短缺,不得不引入外援救急,基層打工仔收入有所提升。餐飲業請鐘點工,沒有50元很難請到人。零售業方面,時薪在60元至80元。如果是建築工地,時薪更高。勞工界指出,現時最低工資覆蓋的勞動人口約2萬人,基本上是政府的外判清潔工,佔全港打工仔的比例可忽略不計。最低工資可保障的勞動者範圍越來越小,被認為是象徵大於實際。
更有人計算過,最低工資不如申請綜援。2024年,四口家庭的平均每月綜援金額已達18660元。以最低工資42.1元計,一個4口家庭中2人全職工作,工作26天,即8(小時)×26(日)×42.1元×2(人),每月收入僅有17513.6元,較綜援少了1146.4元,同時也跌入貧窮線。兩人勤奮工作的收入竟然不如領綜援,請問如何能鼓勵就業?
橫向比較,香港的最低工資就更加相形見絀。現時歐美國家的最低工資在80港元以上,有的已達100多元,超過香港最低工資的一倍。在亞洲「四小龍」中,香港的最低工資也是最低的,如韓國現時的最低工資約56.45元,台灣為45.1元。新加坡最低工資採月薪制,最低工資為5000新幣,約2萬9000港元。日本經濟停滯30年,人均GDP現時僅約香港的一半,但日本的最新最低工資為54.56元,仍比香港高出一大截。
最低工資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特區政府近年從諫如流,作出不少改革,如今年首次採取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水平,減少勞資爭拗,並將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這些都體現了對基層的關愛和擔當。但顯而易見,在着力為基層排憂解難方面,各方還需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