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竹門日語/打 的\簡嘉明

在香港乘的士,若不想跟司機你一言我一語的吵作一團,進而被迫於同車廂中「困獸鬥」,那當乘客的最好多多忍讓,不要有太大要求,哪管自己才是付費購買服務的一方。

的士服務最常令乘客動怒的,莫過於司機大模大樣地說:「我唔識路。」提供接載服務的公共交通工具駕駛者聲稱不懂得前往顧客要求的目的地,而且還是在手機地圖的使用已非常普及的時代,實在荒謬。跟着衛星導航指示駛往指定地點,對職業司機而言,已屬基本謀生技能,可是偏偏還有不少的士沒導航設備,而司機又不懂使用手機找行車路線,讓消費者難以理解。筆者最怕在港島區上車後司機才說自己是「九龍的」,在九龍上車又遇着司機說是「香港的」,好像以為這就可以將不懂路線合理化,因而遲遲不學習使用新科技提升服務水平。有些不負責任的司機還會在非目的地所在位置就建議乘客下車以求蒙混過關,這種服務態度實在不利行業發展。

坐的士似乎很容易遇上不耐煩的司機。也許行業難捱,生活壓力沉重,所以只要堵車,司機就會連連表示不滿,有的更出言謾罵,乘客在無辜忍受時,像平白成了別人的出氣袋。其實面對交通擠塞,乘客往往比司機更焦急難耐,而職業司機天天都有可能面對路面上影響行車的不同情況,因此堵車應司空見慣,如果連這情況都要在顧客面前動氣,就真的跟不上現在服務行業應有的專業要求了。

身為乘客,最無助的可算是坐上了好不容易招手而來的計程車,才發覺車廂衞生程度不佳,例如有殘留的煙味、座位被人弄濕、車門扶手位置塞了不知誰用過的紙巾等。至今仍有司機喜歡在車廂中鋪報紙,以為這是清潔衞生的安排,其實只會讓人更感不適。然而車開動了,似乎已不便終止服務,在趕時間之際乘客也不一定即時找到別的車輛,也就只好硬着頭皮撐到目的地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