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蛇年伊始,中國經濟迎來嶄新氣象。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民營經濟勾勒出廣闊前景。他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而在此次座談會中,科技領域民企佔據主導地位。黑神話悟空、宇樹機器人、DeepSeek等新質生產力以爆發式增長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為香港帶來震撼啟示和發展機遇。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夏寶龍主任深入大灣區調研,落實習近平主席澳門重要講話精神,為香港改革發展指明方向。李家超要求特區政府官員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敢於改革破局,加快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在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要推動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暢通無阻。
大公報今起推出《河套的今天與明天》系列專題,對話業界學者,把脈跨境合作,探討制度創新,為河套「一區兩園」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香港發展離不開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大灣區首要任務,河套深港科創合作成為重中之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下稱「河套合作區」)以深圳河為界,由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園區、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園區構成,其發展定位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推動「一區兩園」協同發展,對大灣區一體化發展而言非常關鍵。
「大型研究院和龍頭企業有很強的數據跨境的需求。」如同心臟和血液的關係,人工智能發展繫於數據暢通帶動。破局改革,時不我待。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撼動全球,學者向大公報表示,「一區兩園」的河套合作區可善用「兩制」之利,研建河套「數據港」加速深港科研數據跨境流通,這對河套科企搶佔全球AI商機可謂及時雨。\大公報記者 胡永愛深圳報道
研建白名單 鼓勵企業家開拓創新
當前,世界進入科技創新密集爆發關鍵時期,創科成為大國博弈核心,大灣區在中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目標中發揮獨特作用,AI和數字經濟成為河套「一區兩園」重點布局與發展的前沿領域。
河套「一園兩區」是大灣區創科建設重要平台,也是體現港深兩地辦事效率的風向標。當深圳園區早就高樓林立、有大批創科公司及人員進駐之際,香港園區仍有不少荒地,最快今年才有三座大樓落成。「香港效率」是香港金字招牌之一,要讓這塊招牌繼續閃光發亮,就必須不斷打磨,在數據跨境互聯方面打通堵點,AI發展才能如魚得水。
業界:期待兩地數據流動更便利
河套深圳園區內,一家全球領先的智能工業無人化裝備供應商,把研發測試、設備運行日誌等數據與海外分部及合作夥伴合規共享,成功研製出多場景適用的機器設備,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以默達生物為代表、一批依託於人工智能技術服務而快速發展的企業,在深港兩地分別發展,這當中,數據流通是一大考慮。默達生物是研發免疫代謝原創藥物企業,在河套深圳園區中的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與香港科學園均設有實驗室與辦公室。今年,默達生物一款新藥即將在香港進行臨床實驗。聯合創始人許柯表示,他並不清楚當前香港與內地在臨床數據的流通現狀,但如果兩地臨床數據能互通,意味着新藥極有可能被內地藥監局承認、並進入內地市場,「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會讓我們以更低的投入收穫更多的市場。」
深企鯤雲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算力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其在2023年發布的全新一代可重構數據流AI芯片已成功量產,面向語音語義、深度學習視覺和基於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提供全面行業解決方案。「我們的產品已經很成熟,推理應用上內地與香港並無區別,但在香港需要進行提供本地化軟件版本。」鯤雲科技副總裁欒麗紅表示,有一些算法訓練必須在香港進行,這涉及數據回流訓練,「我們熱切地期待深港兩地數據跨境流動更加便利,讓公司產品更加適應香港市場,以香港為起點探索更多海外市場機會。」
一體化制定 統一數據加密標準
「大型研究院和龍頭企業有很強的數據跨境的需求。」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劉雪菲表示,業界曾提出深港園區共同打造數據自貿港,作為兩地數據倉庫。「自貿港以限定身份使用為前提,就是為了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數據洩露的風險。」劉雪菲建議在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可選擇河套深圳園區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領域的中高價值、低風險企業,建立白名單進行試點,再逐步擴展到整個行業,而深港兩地數據存儲格式、加密標準等技術層面上也需要統一標準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