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要有捨我其誰的勇氣

運輸署及交諮會昨日分別約見的士團體及五家網約車平台,聽取對規管網約車的意見。會後,的士團體宣布取消事先張揚的罷駛行動,並要求有關部門嚴厲打擊白牌車;網約車平台則聲明須保障司機彈性模式、收入機會及乘客安全;運輸署方面表示依法辦事,年內就規管網約車制訂立法框架。從三方表態來看,雖然立法規管網約車是大方向,但如何規管仍然沒有明確方案。

自十年前網約車進軍香港那一天開始,就與的士業界結下「樑子」,並演變成「三輸」局面:網約車一直「妾身未明」,處於法律灰色地帶,「白牌車」淪為執法對象;的士業競爭壓力加大,收入減少,的士車牌市場價更是折損過半。的士業界多次要挾罷駛,積極向警方舉報白牌車,雙方矛盾日益尖銳化;的士業服務態度長期備受詬病,消費者淪為最大受害者,香港的好客形象亦受連累。輿論強烈要求有關部門盡早推動網約車合法化,為消費者提供多元選擇。

的士、網約車、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博弈至今是一個悶局。有網上調查顯示:44%受訪者認為的士業界對今日局面負有最大責任,同時有39%認為有關部門責任最大,歸咎網約車的只有2%。調查還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擔當起破局的責任。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解決問題責無旁貸。就其他地方的經驗看,對網約車實施監管,將網約車經營合法化,鼓勵公平競爭,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內地以及新加坡等地在規管方面已先行一步,可資香港參考。特區政府近年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推動的士車隊、要求的士安裝電子支付系統等等,但顯而易見,有關措施屬小打小鬧,治標尚且不能,遑論治本。有關部門也一早表示將網約車納入規管,不過予人「議而不決」的印象。

改革才能破局,這既是中央對香港的殷切期待,也是民意所向。要做成事就一定會得罪既得利益者,沒有捨我其誰的勇氣,就難有大作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