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香港園區承載着香港培育新質生產力、成就國際創科中心的夢想,也是北部都會區建設的示範地。從行政長官李家超前日表示要以思想方面的突破,便利「一區兩園」跨境合作;到深港院士昨日聚首一堂,就「一區兩園」協同發展獻計獻策,彰顯香港各界正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推動改革破局,奮力打開香港發展新局面。
河套「一區兩園」建設幾乎同時推進,如今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局面。深圳園區已建成313萬平方米的空間,用於新增科研的可用空間超過80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產業等12個專業化園區,集聚逾1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和載體,包括國家藥監局的兩個中心、廣州實驗室河套分中心、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等一批國家重大科研設施。此外,深圳園區還引進了6家世界500強外企研發中心,集中發布了10家國家領先的中試轉化平台。
香港園區建設相形見絀,特區政府去年11月推出河套香港園區規劃綱要,闡述園區重點發展方向、策略和目標,以及促進港深兩地園區跨境要素流通的便利措施,為香港園區劃出清晰的發展方略。然而,園區建設進展緩慢,最快今年才有三棟大樓落成。在各方面配套不足下,企業和人員進駐尚未有時間表。在昨日的深港院士座談會上,曾多次造訪河套的香港科大首席副校長、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郭毅可感嘆:「河套深圳這邊是高樓大廈,香港那邊還是農田,如果香港再不努力,河套就變成『半』河套了。」
院士的有感而發道出了各方心聲。香港園區建設進度落後深圳園區,箇中原因啟人深思。深圳方面說幹就幹,雷厲風行,效率奇高,成為舉世矚目的創新之都,湧現一大批在創新領域舉足輕重的重點企業,「中國硅谷」名不虛傳。香港這邊也在加快發展,唯總體上而言,仍未能擺脫固有的發展模式、路徑依賴、思維慣性,未能突破「議而不決」、「決而難行」的窠臼。
習近平主席去年底在澳門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夏寶龍主任早前到橫琴、前海、河套等大灣區合作平台調研,就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作出一系列指示,為香港改革破局指明了正確方向,香港社會反響熱烈。李家超從哈爾濱訪問回來,第二天就召集司局長開會,提出加快發展的具體要求。李家超本周二出席行政會議前,再次強調特區政府要進一步改革破局,要在五個重點項目加把勁,包括北都發展要簡化程序,盡快讓首批企業進駐;建設河套要在思想方面有突破,大力推動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以開創性做法便利兩個園區創科要素的跨境流動。
推進香港高質量發展,需要有新機制、新方法、新路徑,最關鍵還是要解放思想。不管白貓黑貓,捉得到老鼠就是好貓。在河套及北都建設方面,要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哪一「制」最有效,就用哪一「制」,而不能畫地為牢,自我設限。
香港院士、理工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成利昨日提出兩個建議,一是河套深圳園區加強對港宣講,讓香港社會各界更好了解河套合作區的發展規劃、發展方向、政策優惠等;二是河套深圳園區的軟硬件設施與香港共享,包括學生培養、幫助就業等,值得各方認真考慮。其實,香港與深圳加強合作,取長補短,正是發揮「兩制」之利、加快共建大灣區科創中心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