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2月28日,財政預算案宣布樓市全面「撤辣」,其後美國減息及中央推出穩經濟措施,兩大助力下,樓市大反彈,成交量創新高。但好景未能維持,現時樓價更低於撤辣前水平。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去年撤辣前是145.82點,上星期低見138.34點,現比撤辣前還要低5%。由此可見,撤辣後樓市未有預期般上升,證明辣招對樓市影響不大。事實上,過去一年短炒個案寥寥無幾,相信佔整體買賣不足1%。
近日有聲音要求放寬印花稅,但由於香港面臨千億財赤,印花稅是庫房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相信放寬機會不大。不過,既然樓市已不存在炒風、用家主導需求,可考慮在不影響特區政府收入之下,將印花稅的繳款時間,由現時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30天內,恢復至原來於物業完成交易後,有助提高樓宇買賣的流通量及靈活度,對樓市有正面作用,並以樓花物業最為受惠。
收樓時才要付釐印費,香港早有先例。1997年後樓市大跌,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於1999年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及,由於當年炒賣活動大減,故將印花稅的繳款時間,延遲至完成交易後,屬當年提振措施之一。
曾蔭權當年亦稱,「由於真正的置業者不必在簽訂買賣合約後隨即繳付印花稅,購買樓宇初期財政短絀的困境當可減輕。假如因種種理由,有關的物業買賣最終未能完成,置業者也不必因為已經繳納印花稅而蒙受損失。」
直至2010年4月,樓市過度熾熱,特區政府宣布「加辣」,所有住宅物業交易不論其價值,均不獲延遲繳交印花稅。該「辣招」至今尚未鬆綁。
建議恢復樓花轉售
現時特區政府禁止樓花二手轉售,屬於「辣招」之一。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可暫時取消這項措施,讓近年樓市高位入市的市民,萬一「上錯車都可以落車」,助有周轉需要的樓花業主賣樓套現。
地產市場養活很多港人,尤其不少商人將物業抵押作其他投資,但他們持有物業不斷貶值,對經濟造成惡性循環。特區政府去年已全面撤辣,但「最後的辣招」尚未撤。筆者相信,若下周公布的預算案再有利好政策,相信可為疲弱的樓市「沖喜」,令樓市回穩,市民重拾置業信心,遲來的小陽春快將出現。
(作者為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