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德體育園將於3月1日開幕。作為香港最大型的體育基建項目和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賽區主會場,啟德體育園的順利啟用和運營,直接關乎着12月即將舉辦的全運會賽事成效。儘管體育園在正式開幕前,已舉辦不同規模和內容的演練,然而有參與演練的市民反映,現場電信網絡、人群管控和疏散措施仍有改善空間,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此,有關部門要傾聽意見反饋,對隱患加以細緻篩查、識別,做足風險預案,以機制杜絕可能的安全威脅。
2月16日,啟德體育園舉行最後一次大型演練,約5萬名觀眾於主場館、體藝館和青年運動場同時參與演練。此次演練,當局為了疏導客流而首次推出的「離場易」網站,宣稱可顯示離場時間、人流密度、離場路線等資訊方便市民選擇離場路線。然而由於現場網絡信號欠佳,不少參與者無法載入「離場易」網站,故此平台工具使用率不高。事實上,館內網絡欠佳問題並非首次暴露,上月的演練中已有參與者向媒體反映。應該看到,既然問題已是一而再出現,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事關電信網絡欠佳,不僅直接影響「離場易」的實際效能,更關乎場館內外聯通,不可忽視。
細緻排查疏散路線
此外,亦有參與上月演練的市民向媒體反映,場館安檢處無法有效疏導人群,導致大量觀眾被擋在場外,若缺乏有效疏導,則恐生意外。此外,在散場時人潮擁擠,部分路段更需要上落樓梯,而現場燈光昏暗,再加上路中心有暗斜,老人、孩童或行動緩慢者需格外留意。否則一旦在斜坡上跌倒,則容易引發骨牌效應,導致踩踏事件發生。類似的安全隱患,更加細緻地予以留意、排查,對於需要加強路面照明、路面指示、斜坡警告的特殊區域,應出具針對性的措施,並做足風險預案。
筆者亦在近期進行的一項啟德體育園專項研究課題中發現,在客流疏散和管控方面,體育園周邊的兩個港鐵站運力風險預案,仍有優化空間。
應該看到,啟德體育園以臨近的港鐵宋皇臺站和啟德站作為客流疏散的主力。若場內5萬觀眾離場,其中4萬人次選擇乘搭港鐵,則兩個車站須在正常運作之外,平均額外承受2萬人次客流。按照港鐵數據顯示,一條港鐵路線每小時客流量約為5.8萬人次(繁忙時段平均超過6萬人次),即是屯馬綫整體運力,要在不超過6成客員滿載的前提下,才可承接啟德體育園產生的額外4萬人次客流。但從運力和客流的數據對比看,若體育園賽事的散場時間,與港鐵日常繁忙時段「撞車」,屯馬綫本身的背景客量(Background Loading)滿載,超過運力的6成(例如日常上下班繁忙時段),則繁忙時段的港鐵乘客,與體育園龐大的散場客流疊加,有機會造成屯馬綫的運力超負荷運轉,而導致此路線交通癱瘓。
做好地面地下管控
儘管在2025年1月24日的演練場次中,有關部門特意安排,將觀眾進場時間與港鐵繁忙時段略為重疊(擬定觀眾在傍晚6時開始入場),以此測試公共運輸的承載能力,但此次演練入場觀眾大概需要下午5時左右出發,即這批客流,並未真正意義上與下班繁忙時段客流重疊相遇。因此,不可據此演練結果判定,相關港鐵運力癱瘓風險不存在或處於較低水平。
有關部門需要深入研究風險測試程度,加大演練的壓力閥值,做好風險預案,避免屯馬綫運力超負荷風險釀成路線癱瘓。亦有專家就體育園客流疏散提示,體育園地面及地下(港鐵站內)客流管控措施十分重要,涉及地面+地下之間的管控措施協調合作,切忌一次性在地面放行所有客流,亦需估算好地面客流放行的數量、間隔時效,以及港鐵站內客流人數。確保人群保持安全距離,必要時應利用繩索和揚聲器等方法指導疏散的客流,減少混亂,提升疏散管控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