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廣州布局「智駕之城」 蛇年奮起直追

  圖:2025年,廣州將投入逾140億元人民幣部署全過程創新產業鏈。圖為廣州億航智能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EH216-S載人級無人駕駛飛行器。\新華社

內地各大城市的2024年GDP成績單相繼出爐,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的表現卻有些「掉隊」:全年GDP增速僅2.1%,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靠後。而三年前GDP總量超越廣州的重慶,則以5.7%的增速進一步拉開與廣州的差距,穩坐全國第四大經濟城市。同時,憑藉DeepSeek崛起,杭州再度成為市場「科技新貴」。

面對新一線城市的加速追趕,新的一年,廣州該如何打贏翻身仗?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剖析了當前廣州經濟軟肋,並提出今年要大力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國際化」轉型。有人大代表指出,廣州在智能駕駛、低空經濟方面具有優勢,有望打造「智駕之城」,在蛇年奮起直追正當其時。

\&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黃寶儀、李紫妍廣州報道\&

\&

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20日開幕。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廣州去年地區生產總值3.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2.1%,未達5%的GDP增速預期。而重慶去年的GDP增速則高達5.7%,兩座城市增長差距被徹底拉大。

第二產業增長緩慢 樓市拖後腿

拖累廣州GDP成績的主要是第二產業。2024年,廣州第二產業同比增長僅0.7%,重慶則高達4.6%。最大的變量出現在汽車產業。過去,廣州是中國汽車製造業的「老大哥」,每生產10輛車就有1輛「廣州造」。然而,廣州的主力仍是燃油車。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佔比接近四成,而廣州僅約兩成。廣州在這場新能源轉型之戰中落了下風,2024年廣州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2%,而重慶則增長26.7%。

房地產市場低迷同樣拖了後腿。作為曾經的房地產重鎮,廣州一度湧現出一批全國知名房企,但近年來隨着房地產銷售下滑,這些房企已經「自身難保」,難以再增大投資。

依賴傳統製造業 面臨「增長天花板」

與廣州相似,杭州也是經濟大省省會城市,但其優勢在數字經濟,依靠阿里巴巴等企業吸引大量高端人才,而廣州仍以傳統製造業和外貿為主,面臨「增長天花板」。

數字經濟和傳統貿易的區別,導致了兩座城市的人口結構的不同。杭州憑着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吸引了大量程序員、工程師等年輕人才。廣州雖然高校資源豐富,但人才大多流向其他一線城市。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告訴大公報,杭州曾依賴阿里巴巴崛起,也曾經歷產業單一化的憂慮而擔心:「阿里之後,杭州如何自處」?但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杭州始終沒有停滯,而是持續反思和調整產業結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過,廣州並非停滯不前。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廣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6%,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年均增長26.4%。

今年廣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戰略,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並計劃在2025年完成350家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改造。汽車產業方面,廣州加速調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將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國際化」轉型,打造「萬億產值、智車名城」。廣州市人大代表劉洋指出,廣州在智能駕駛、低空經濟方面具有優勢,有望打造「智駕之城」「低空之城」。

擬推近千重點項目 帶動社會投資

事實上,廣州已有小鵬汽車、文遠知行、小馬智行三家自動駕駛企業成功上市,文遠知行股價近期暴漲119%,獲英偉達投資,在AI智駕領域佔據一席之地,被業內稱為「廣州版DeepSeek」。

面對挑戰,廣州不能僅「穩住基本盤」,更要在新興產業尋找突破,奮起直追。李志堅表示,廣州應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優化營商環境,並充分利用政府可調配資源,以「四兩撥千斤」方式引導產業集聚。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廣州今年GDP增速目標定為5%。根據廣州財政預算顯示,廣州今年將推進99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15億元,以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