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套深圳園區對於人才的吸引,不單單是人才從香港到來深圳的地理位置上的移動,而是圍繞人才進行了環境、政策、制度等全方位的打造。
「我們調研後了解到,像前海以及其他區域城市發展的港人,實際上特別羨慕河套深圳園區能有跨境巴士來減少往返的時間成本的。」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劉雪菲在調研中發現,大家覺得這些才是真真實實解決了痛點的政策。
隨着深港合作越來越成熟與緊密,人員之間的流動可以預見會更加頻繁,單單跨境便利上,就能服務到更多「深港人」。劉雪菲認為,深圳園區已做到的與正在規劃的,遠不止於此。2023年,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就開始圍繞「五流四制」,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以及法制、稅制、科研管理體制、園區管理體制,積極開展制度與政策創新探索,營造高度開放的國際化科研制度環境。
「『科匯通』的試點,簡化了園區科研機構的外匯管理流程;『揭榜掛帥』的推出,以實在的資金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研發型企業等破解難題……當人才看到和親歷這些創新型政策後,一定會更有信心在深圳園區長足發展。」劉雪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