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國際觀察/不過三年,烏克蘭就面臨被美拋棄命運\宋魯鄭

俄烏衝突已近三年,世界早就麻木。以立場堅定挺烏的法國為例,民調顯示對俄烏衝突的關注度已是倒數第二。但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在北約總部的會議上公開聲稱烏克蘭恢復2014年前的邊界和加入北約不現實,還要求歐洲承擔起烏克蘭安全和重建的責任。這一切立即震驚了歐洲和全世界,歐洲媒體甚至把它比作是另一個慕尼黑協定。

特朗普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一是選舉時他就反對援助烏克蘭,現在不過是兌現選舉承諾而已。二是作為商人,他認為美國投入巨資打一場沒有經濟收益的戰爭實在是愚蠢。為此,他不僅要迅速甩掉烏克蘭這個包袱,還要向烏克蘭索取5000億美元稀土作為回報。

烏克蘭獨立建國不過三十餘年,國家就已淪為大國博弈的戰場,生靈塗炭、主權不保,現在更面臨被美國拋棄的命運。國家精英之不成熟、對殘酷的國際關係缺乏清醒認識是主因。

烏克蘭建國之時擁有前蘇聯三分之一、多達1700多枚核彈頭,並有42架戰略轟炸機,是當時世界第三大核國家。但它卻在美英俄所謂的安全和獨立保證下將之放棄。

這個過程中美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謂威逼利誘。當然,即使如同俄羅斯這樣的歷史悠久的傳統強國也會犯類似的錯誤,比如俄羅斯也曾相信西方「北約不會東擴一寸」的承諾。

當然,如果回到當時的歷史場景,剛獨立、百廢待興的烏克蘭也沒有其他選擇:它既不可能對抗美俄兩強──能源依賴俄羅斯,經濟援助依賴美國,也承受不了核武器的維護、保養費用,更別說重建相應的科研體系。如果使用年限到了,甚至連拆除的費用都沒有。但問題在於當它決定放棄核武器之時,就應該明白自己的安全並不能依靠一張紙,還需要謹慎的外交政策和成熟的地緣政治技巧。畢竟烏克蘭也是身處地緣政治複雜的歐洲,更和俄羅斯合併也已經三百餘年,耳濡目染之下它應該深諳國際關係的本質。歐洲幾百年不斷簽約、戰爭卻從未停止、邊界更不斷更替。所謂條約只是當時力量平衡的結果,一旦這種力量平衡失去,條約就會形同廢紙。別說烏克蘭這樣的小國,就是強大如俄羅斯也一樣:2001年小布什政府退出反導條約,2019年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都和俄羅斯的安全有關,但也只能接受。

烏克蘭的地理和歷史條件決定了它的地緣政治風險和內部治理的難度非常高。一是東部有大量的俄羅斯族裔,處理不好和俄羅斯的關係就無法實現國內穩定。二是能源依賴俄羅斯,經濟結構上更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難以拆解。三是俄羅斯是它的鄰國,雙方邊界近2000公里。四是西部則親西方,加入歐盟的意願強烈。此外,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高度不穩定,時而對立,時而合作。烏克蘭往往成為雙方爭奪和利用的目標。

這樣的內外形勢,使得烏克蘭的外交和內政幾乎完全整合在一起,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內外聯動的危機。這對烏克蘭政治精英國家治理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但顯然,烏克蘭精英根本無法勝任,以至於把烏克蘭帶入今天的災難性境地。

美國又豈能值得信任

首先,烏克蘭和非常強大的俄羅斯保持睦鄰關係特別是政治互信無疑是最重大的國家戰略利益。這是烏克蘭安全和主權完整的基本盤。烏克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挑戰俄羅斯的底線。

但是2008年,烏克蘭開始跨越紅線,提出申請加入北約,但幸好2010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並暫緩申請。但2014年由於歐盟苛刻條件而不得不推遲加入的決定引發了政治危機,親歐的西部多個地區宣布獨立,並最終使得亞努科維奇民選總統被「廣場革命」推翻。這場內部危機迅速演變成外部危機:俄羅斯把克里米亞納入版圖。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新政府決定將加入北約列為優先事項。2019年2月經過修憲,加入北約寫入烏克蘭憲法。至此,雙方關係再也沒有妥協的空間。

其次,1999年波蘭和匈牙利加入北約,2004年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加入北約,烏克蘭開始和北約國家接壤並形成被環繞的態勢。幾乎在同一時刻,這些國家也加入歐盟。至此烏克蘭出現了最不利的地緣政治形勢:處於日益對立的兩大強權夾縫中。特別是北約中的波蘭長期和俄羅斯關係緊張,為此積極推動烏克蘭向西方靠攏,試圖把烏克蘭打造成抗俄前沿。

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的安全不僅取決於它和這兩大陣營的關係,還取決於兩大陣營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如何在這兩大陣營維持平衡。很不幸的是,由於北約一再東擴,這兩大陣營走向對立,並都把烏克蘭當作博弈的棋子,紛紛介入其內政。也就在這關鍵階段,如果烏克蘭先維持住和俄羅斯的基本盤,再通過積極加入歐盟來維持住和西方的關係,就可能出現冷戰時南斯拉夫在兩大陣營左右逢源的效果。其實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家面臨類似的處境,但都能維持住平衡並從中獲取紅利,但很遺憾的是烏克蘭政治精英缺乏這樣的智慧。

最後要說的是,2021年美國拋棄自己扶持建立已經20年的阿富汗政府,烏克蘭怎麼會相信美國會支持它到底呢?結果不過三年,它就面臨被美國拋棄的命運。

簡單講,在大國夾縫中的小國,如果大國關係對立,第一個受害的就是小國。如果大國關係改善,第一個被犧牲的也是小國。這都是國際關係史上一再上演的小國悲劇。烏克蘭的命運只不過是歷史的又一次重演。只是烏克蘭不能汲取歷史教訓,後來人就會嗎?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