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 筆談/夯實「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政治社會基礎\韓成科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發表的重要講話,不但作出「一國兩制」實踐進入了新階段的重要論斷,更為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總結出四條規律。

夏寶龍主任在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上,精闢地分析了這四條規律,其中在談到第四條「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時,夏主任指出這是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必須不斷夯實的政治社會基礎。在「一國兩制」實踐中,既要弘揚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又要求同存異,增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更廣泛的國內外支持「一國兩制」的統一戰線。

回歸以來的經驗早已說明,「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既需要把握「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的準確方向,又需要兼顧維護高水平安全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更要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這些都是「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在原則方向、安全發展、獨特優勢上需要着力的地方,但同時,「一國兩制」實踐同樣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社會基礎,這是「一國兩制」的根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何夯實「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政治社會基礎?破題之眼就在於「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

弘揚核心價值,首要就是要弘揚「一國兩制」的核心價值。「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也是「一國兩制」的核心價值。習主席在澳門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指出,「一國兩制」蘊含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護。這是對「一國兩制」核心價值的補充、深化和昇華。總括而言,弘揚核心價值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向各界講好「一國兩制」內涵。「一國兩制」方針是一個完整體系,不能割裂,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是一個完整概念,必須同步兼顧。在「黑暴」消退之後,香港社會開始出現一些聲音,認為香港局勢已經回穩,不須再過多強調國家安全,應集中謀發展,甚至提到所謂「國安泛化」問題。這些言論的癥結是將安全和發展割裂對立。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是一體兩面,互相依存,不存在要發展就少談國安的問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就是從整體上、全面地看待、宣傳好「一國兩制」,不能將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對立起來。

弘揚「一國兩制」的核心價值

港澳能夠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並享有高度自治權,前提是「一國兩制」。國家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特區所有居民都應自覺尊重和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一國」愈穩固,「兩制」就愈能彰顯,這是香港最核心的價值。弘揚核心價值首要是講清楚「一國兩制」的內涵,講清楚中央的全面管治權,講清楚「一國」和「兩制」的本與末、源與流關係。香港設立了國家安全教育的地區導師,但其實更需要設立講好「一國兩制」的地區導師。

二是弘揚愛國愛港的核心價值,香港的價值觀一向是多元的,但不論如何多元,愛國愛港的價值觀必定處於核心地位。將愛國愛港核心發揚光大,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愛國不是口頭的愛國,而是在思想上認同自身國家、民族及文化,在行動上以國家和香港的利益為最優先考慮。可惜的是,回歸以來香港在愛國教育上卻長期缺位,甚至連中史教育也被逐漸邊緣化。

新一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愛國教育,並且在「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下設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協調特區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在不同層面加強市民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知和國民教育,推廣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是對香港愛國教育缺位的補課。

美國是世界上最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的國家之一,在全國性公共假日中,一半以上都與愛國主義教育有關,美國中小學甚至幼稚園的學生都需要面向美國國旗進行宣誓,美國政府於2002年3月發布的《美國聯邦教育部2002-2007年教育戰略》文件中,重新定義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概念,並在文件中再次重申,要加強對民眾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高素質公民。香港要弘揚愛國教育,一方面應多從法制上着手,訂立與愛國主義相關的法例,從法制上強化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從教育着手,在課程、師資等方面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在推廣愛國主義教育時更要注意避免形式化,口號化,走馬看花式教育,而是要從學生們對民族文化的認知、了解上多下功夫。

三是彰顯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這是習主席在澳門重要講話對「一國兩制」核心理念與價值的進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既是中國為推動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更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大貢獻。

「一國兩制」本身就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通過包容不同政治社會制度,以達到和平統一的目的。「一國兩制」也是一個與時俱進、開放的制度。「共享」則強調「一國兩制」不僅使港澳和國家彼此受益,而且各國投資者也通過港澳分享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為人類實現合作共贏、互利互惠提供了成功範例。

習主席更用了「三個好制度」概括「一國兩制」的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這樣一個好制度,其內涵更需要進一步向香港社會以及國際社會弘揚。香港應該用好自身國際平台優勢,向國際社會講好「一國兩制」,特別是近年「一國兩制」面對一些別有用心者的扭曲、抹黑,香港要反駁這些攻擊,不單要針鋒相對,就事論事,更要從更高的站位,更宏觀的視野,更理論性的闡述來講好「一國兩制」。

習主席強調「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需要促進包容和諧。這對於今日的香港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一國兩制」是一個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好制度,不是一個偏狹、對立、撕裂、封閉、排他的制度。必須指出的是,修例風波一役,中央接連出台治亂「組合拳」,推動香港局勢撥亂反正。但同時,修例風波所造成的嚴重撕裂、「黃藍」對立、社會內耗,以至一些「泛政治化」歪風,確實仍然存在。對於一些不懷好意的西方政客和媒體,不斷抹黑國家和香港,香港社會直斥其非是理所當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團結更廣泛的支持「一國兩制」的各地民眾。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在「黃藍」問題上亦一樣,「黃藍」的出現本身就是反中亂港勢力故意挑動出來,在社會上製造兩個陣營的對立分化,從而將香港撕裂。一方面要看到,反中亂港勢力仍在伺機而動,各種軟對抗仍然存在,香港在國安上仍然需要警鐘長鳴。另一方面,維護國安與包容和諧並不對立。香港在促進包容和諧,夯實「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政治社會基礎上,應該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求同存異,增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愛國愛港是香港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愛國愛港旗幟下,不同的文化理應和諧共生、交相輝映,不同的族群可以長期友好共處、守望相助。香港社會既要弘揚愛國愛港的核心價值,又要增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把握好這一點,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需要在香港社會樹立「一家人」的理念,凡是在香港生活,認同「一國兩制」,尊重香港特區憲制秩序的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互相接納包容,促進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融台。

面對香港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也為了更好地在海外講好「一國兩制」,香港社會更需要樹立團結理念。當中既要爭取香港各階層支持擁護「一國兩制」,更要積極團結廣大港澳台同胞與海外華僑,團結聯繫廣大外籍人士,共同凝聚成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的澎湃力量。這要求香港必須發揮好自身的國際平台以及「一國兩制」垂範之地的優勢,凝聚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的正能量,向國際社會講好「一國兩制」的故事,反駁各種造謠和抹黑。

這對於進一步強化香港團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必須凝聚一切積極力量,畫出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事業的最大同心圓。在這個大方向下,香港社會也需要展示出更大的包容,對於善意不同的意見和聲音,要展示出胸襟,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

二是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拓展國際聯繫。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有關香港的內容,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期望和定位,最根本一點是要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讓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發揮積極作用。香港既擁有「一國」之利,有國家作後盾,又可享「兩制」之便,與國際高度接軌,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自由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這是香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國兩制」優勢的展現。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國家需要的是一個高度國際化,在各方面與西方高度接軌的香港;是一個可以與西方打成一片的香港;更是一個內化了西方規範,與西方國家有密切聯繫,但又完全忠於國家,全心服務於國家利益,中央完全信得過的香港。香港的價值在於當好聯通世界的橋頭堡。一個以發展為中心,既維護好國家安全,又能揮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為國家「外循環」作出更大貢獻的「聯通世界」之地,才是對國家最大價值所在。促進包容和諧,就是要明確香港的獨特定位。

三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好廣大居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營造更加公平和諧包容的社會環境,不斷實現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習主席多次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古往今來所有政權興衰存亡的關鍵。

民生工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香港的民生工作近年儘管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各項深層次矛盾盤根錯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更應利用當前有利的環境,心懷民眾,務實進取,攻堅克難,敢啃硬骨頭,敢用大手筆,以改革開創新局面,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夯實「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政治社會基礎。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