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位於廣州的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近日推出「『博愛』與『天下為公』─孫中山題詞展」,參觀者絡繹不絕。
大元帥府舊址是眾多歷史大事的策源地。孫中山先生先後兩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權,領導護法運動,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展廳內泛黃的手稿和珍貴的文物,無聲講述着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此度過的那一段崢嶸歲月。如今,這座由明黃色外牆與羅馬式拱券構成的建築群,雖歷經風雨洗禮卻依然矗立不倒,廊柱上的斑駁印跡,記錄着那些波瀾壯闊的世紀風雲。
作為民主革命的發端地和試驗田,廣州是孫中山革命生涯的重要見證地。也因此,這座嶺南重鎮的青磚黛瓦、阡陌巷隅,都銘刻着這位民主革命先驅的歷史足跡。中山大學的康樂園內,「要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訓誡穿越百年時空,在這座他親手締造的高等學府裏迴盪;在七十二位辛亥英魂的長眠地黃花崗烈士陵園,孫中山揮毫寫下的「浩氣長存」四字,至今仍在花崗岩上泛着覺醒年代的微光;越秀山巔的中山紀念碑穿透雲海俯瞰羊城,與半山處粵秀樓的「孫先生讀書治事處」遺址靜靜對望,訴說着先驅者跋山涉水的壯闊征程。
今天的人們懷念孫中山先生,不單是對歷史人物的追憶和緬懷,更是對百餘年前那場未竟求索的傳承和賡續。先生當年在《建國方略》中勾勒了一幅蔚為壯觀的現代化圖景,提出以鐵路港口構建實業動脈,以民權實踐培育民主基因,這種物質與精神並重的發展觀點,至今彰顯思想鋒芒;其「引進而不依附」的開放哲學,在當今技術「卡脖子」的困局中更顯灼見;他所倡導的「民生主義」,也始終提醒我們,發展現代化必須守住人性的溫度。某種程度上而言,留給今人的這些啟示和思考,就是這場跨越時空的追思最重要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