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對部分觀眾來說奉俊昊的名字有些許陌生,但電影愛好者一定不會沒聽過《殺人回憶》《雪國列車》,以及韓國影史票房最高的電影《上流寄生族》。這位韓國導演也憑藉該片一舉拿下了第九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使《上流寄生族》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
仍在上映的《米奇十七號》,完全延續了奉俊昊擅長深挖社會議題和展現複雜人性的風格手法,讓人不自覺地置身影片場景中思考人性和道德的邊界到底可以去到幾盡。
故事設定在二○五四年的未來,人類已經向外星球殖民,而男主角米奇則是一名被簽約成為殖民地「可拋式複製工人」的角色。每當遭遇致命事故時,他的記憶和意識便會被移植到下一個複製體中,實現「永生」。然而,當米奇在某次任務中意外存活,並與他的複製體共同揭露上層統治者的陰謀時,一場關於生命價值、倫理邊界與權力鬥爭的較量悄然展開。
奉俊昊在《米奇十七號》中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當一個人可以被無限複製時,原本的「自我」是否還具備意義?米奇的每一次「死亡」和「再生」都讓他陷入身份與意識的迷宮,而複製體的存在更是挑戰了人類對生命價值與道德底線的理解。
與奉俊昊過去的作品一樣,《米奇十七號》同樣不乏對階級制度與權力控制的犀利批判,揭示了科技進步背後可能滋生的壓迫與不公,讓觀眾對未來社會的走向感到不安與警惕。當生命被複製、當意識被移植,我們是否還能分辨出真正的自我?讓觀眾在震撼與反思中,重新審視人性的邊界與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