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古聞港食/黃雌雞餛飩\蕭欣浩

好友約飯,想要找個特別地方,選了中環下亞厘畢道的會所。會所裝潢以木色為主,間中有人彈琴唱歌,氣氛不錯。餐廳客滿,轉到下層酒吧,同樣可以點菜圍食,中西菜單俱備。先來炸蝦多士,更似西式做法。另上蟹肉咖喱,肉多醬辣,用麵包蘸食,味道不錯。

同桌有朋友腸胃不適,點了豬肉餛飩,現包現煮,味清肉滑,吃出平淡的滋味。肉餡餛飩,見明代《本草綱目》,以豬腎作餛飩,也有以生薑、乾薑混作餛飩餡料。

肉餡不獨豬肉,明代《壽養叢書》記用雞肉的做法,見「黃雌雞餛飩方」,用以「治老人脾胃氣弱,不多食」,材料分別有黃雌雞肉、白麵粉、葱白。雞肉切成肉餡,混和細切葱白,再接以下說明:「下椒、醬,五味調和,煮熟,空心食之。日一服,皆益臟腑,悅澤顏色。」肉餡調味,包成餛飩煮熟,專心食用,有益脾胃,潤澤面色。

雞餡餛飩食譜,另見明代《普濟方》,用以「治脾胃氣虛,下痢日夜不止」,「下痢」即「腹瀉」,食療治法如下:「用野雞一隻,如食法,細研橘皮、椒、葱、鹽、醬調和,作餛飩熟煮,空心食之。」用上野雞和橘皮,肉切調味,製法食法同上。

另有「黃雌雞羹方」,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能「治老人煩渴」,斬雞切葱,和米煮湯,調味,少下鹽,「空心食之,漸進常效」,持續吃就有療效。如果混合食譜,先煮雞湯,再包雞肉餛飩,湯配餛飩,不知食療功效會否加倍?至少味道一定相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