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的公營醫療收費改革結果昨日出爐,涉及多個服務範疇,包括急症室收費加至400元,危殆及危急病人免費;普通科門診收費加至150元;非緊急放射診斷逐項收費,最高500元。新收費將於明年1月1日生效,政府預料,每年可額外帶來30億元收入,全數將投放公營醫療服務,包括放寬申請醫療費用減免的收入及資產限額,料受惠人數由30萬增至140萬。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今次檢討是「姍姍來遲」,希望通過精準的目標資助,加強保障「貧、急、重、危」病人,目標五年內分階段完成改革,每兩年檢討一次。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希望扭轉現時小病高資助﹑大病反而要病人大量自費的資源錯配情況。\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文)林少權(圖)
高拔陞表示,公營醫療正面對四大困境,包括公私營醫療系統失衡;急症室資助錯配,六成病人屬非緊急個案;小病的資助多,大病資助相對少,75%專科門診病人是穩定新症,但5萬個重症病人卻要自費買藥,當中約3萬人要付全費,2000人每年支付藥費逾10萬元,部分人更要每年支付藥費超過100萬元,或引致病人因藥費顧慮不接受治療。
料每年增30億收入救急扶危
高拔陞說,公院服務常被浪費,已預約病人「甩底」,藥物浪費如哮喘吸入劑在私家醫院要3000元,公院只要15元已可獲16周的分量。人口老化,服務求過於供,必須改革資助架構,讓市民合理承擔共付額,扭轉「輕症治療平,重症治療貴」的情況。
明年1月1日起,急症室由目前劃一收費180元上調至400元,危殆、危急病人可獲豁免。住院每日收費300元。放射診斷的基礎項目,例如最大量的X光檢查維持免費,進階項目每次收費250元等。
政府初步估計,若求診人數不變,每年額外多30億元收入,將透過三方面加強醫療保障,包括優化費用的減免機制、增設全年收費上限、加強危重病人需自費藥械方面的保障。
放寬醫費減免惠及140萬人
高拔陞表示,收費減免機制有三個方向,包括放寬收入及資產限額,擴闊涵蓋範圍和期限,以及修訂家庭定義。申請資助方面,入息限額會改用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作為基準,由現時上限75%提升至100%,一人家庭升至150%。資產限額方面改用申請公屋的資產限額,同住家庭成員例如兄弟姐妹,無直接財政連繫就不用納入資產審查。他預料,合資格受惠人數將由現時約30萬增至約140萬。
就加強危重病人藥械保障,將加快引入更多有效創新藥械,包括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的自費藥物類別內、將更多藥械納入撒瑪利亞基金的安全網,以及加快將較成熟的藥物納入專用藥物類別,同時放寬安全網申請資格。
加強自費藥械資助
高拔陞相信,透過加強保障,更多病人尤其是現時不能完全得到幫助的中等收入家庭,都可獲得自費藥械的資助;而一些現已經獲部分資助的病人,更可獲得額外更加多資助。
醫管局同時增設全年收費「封頂」於每人每年1萬元,適用所有收費項目,自費藥械除外。高拔陞說,預料約7萬名重病病人受惠,強調「750萬香港市民皆可申請及受惠」。
盧寵茂表示,考慮到市民負擔能力,公立醫院收費改革將分階段推行,最新公布的調整將於2026年推行,其後每兩年按既有機制檢討收費水平。他強調,改革後維持高度資助,整體公營資助率目標維持在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