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見中韓兩國外長時,其官邸牆上懸掛的書法(日本稱「書道」)作品「解衣」二字,引發了公眾的興趣。
該作品落款為「聖雨書」,由日本書法家高木聖雨書寫於二○二一年。在二○二二年四月的一次展覽上,高木解釋了創作的靈感,稱這兩字出自《史記》的「解衣推食」。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項羽派人游說拉攏韓信。韓信回覆來人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意思是當初韓信在項羽手下不受重用,而轉投劉邦後,劉邦解下自己的衣服、推讓自己的食物送給韓信。「解衣推食」進而引申為關懷、相助之意。
不少分析解讀文章,將此與日本當下的外交方針相聯繫。鄰國之間,若能以「解衣推食」之態度相處,當然是好事。不過,「解衣」的成語可不止一個。高木聖雨在二○二二年三月另一場書法展時,又曾表示這兩個字出自《莊子》。《莊子·田子方》講了一個畫師「解衣般礴」,敞開胸襟,分開雙腿,展現了一種率性而坐、不拘小節的風采。這更符合藝術創作之道。
其實,不管是《史記》還是《莊子》,都是中國古代經典,在中日韓三國都有重要影響。日方選擇在此場合舉行會見,可以肯定的是藉此表達文化相通的親近感。至於是「解衣推食」還是「解衣般礴」,見仁見智,無需過度解讀。實際上,日本首相也常在此會議室會見其國內有關政、商、文人士,並非是專門為中國布設。當然,從當前中日關係來說,面對世界大變局,需要有一點「解衣般礴」的從容,更需要「解衣推食」的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