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見錄/種花雜記\胡一峰

較真地說,我沒有「種」過花。因為既然說「種」,總要有塊地,哪怕一尺見方,刨坑培土。我之所以「種」,其實是「養」,也就是從綠植店買了花回來養,不過,有時買來的花只有植株本身,還需給它配盆、找土,一番忙碌,也就有了「種」的錯覺。

說來慚愧,我「種花」的成功率不高。這幾年,從盆栽松竹到各色多肉,從水培薄荷到空氣鳳梨,網紅綠植幾乎試了個遍,若從其原生地來算,真是全球綠植匯一隅,但種的結果都限於「買家秀」,從未養出過一盆「賣家秀」水準的。有時爬山郊遊,興沖沖地挖了不知名的野藤、苔蘚回家養,滿以為它們生命力和適應性更強,但也沒出現驚喜。

有位同事曾告誡我,花都是澆死的,並授我澆花四字訣:乾透澆透。然而,這就像玄而又玄的武功秘籍,念起來合轍押韻,做起來無法操作。或許,種花本就是玄學吧。又有長者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呀,還沒到養花的年紀。言下之意,我正「當打之年」,無暇照料花草,又或是責我玩物喪志,不該把心思用在此等事情之上。如果養花技術真與年齡一樣自然長進,倒也甚好,等我退休後,便能種出滿室好花了。

然而,種花的心一直未死,幾周前,網購了黃荊老樁。按店家附紙所寫教程,將樁上幾片老葉摘除,栽入土中,套上塑料袋保溫,放在陽光處。過了幾天,果然冒出新葉,去了塑料袋,澆水,又幾天,猛力抽條,向四周伸展,頓時有鬱鬱葱葱之態。不由心下大喜。不料,沒兩天,葉片竟打蔫變萎。趕緊拍下病狀發去店家微信求助。他教我依黃荊習性澆水日曬之法,依計而行,果然有些起色。他卻又讓我刪剪枝條,只留一根,將來才能拗成盆景。我剪了兩小枝,再下不去手。盆景無非病樹之雅稱,不如任其生機勃勃,見證我的種花之旅吧。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