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老家紹興前梅村古時是曬鹽場,有船運碼頭,算得上交通樞紐,走出去發達的人很多,據說當時牌坊鱗次櫛比,從村頭排到村尾,可惜後來被各種天災人禍砸爛銷毀沒了蹤跡,其他地方的牌坊命運也大抵如此,雖現在不少地方又恢復有牌坊街,但多新建。安徽的珍貴就在於保存下了完好的原件,除胡文光牌坊,還有中國唯一八腳式牌坊許國大學士牌坊,績溪縣的尚書坊、節孝坊,等等,件件都是真跡。
安徽留下了工業化程度高的省份已少見的原汁原味原貌的老物件兒,留下了許多人孜孜以求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安徽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自始至終處在文明進步核心,有史前文明的和縣猿人遺址,有春秋時期的鍾離國,有明代登封橋、中江塔,有清代李鴻章府,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的四大蒙學課本之《千字文》,有文房四寶之紙墨誕生地、主產地,有傳承數百年的徽劇,有中國四大古城之徽州……隨便走過安徽某個角落,就在穿越千年百年,時光在此一直流淌從未荒蕪,門楣上的家國、樑柱間的文脈從未間斷。當你走在沉積着年代的村落街巷,用步履翻閱歷史,用仰視撫摸每一片滄桑,不知不覺間,會肅然,會起敬,會不敢輕佻,會去品「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枯榮有數,得失難量」。
內地人文歷史厚重的地方並不少,但能像安徽這樣把厚重不被打擾地留存下來的不多。油菜花到處都有,我們家門口也有,之所以一定要跑去安徽看,是想看沒有架滿電線、電線杆的花田,沒有水泥牆腳手架遮擋的村莊;想看可以把藍天遠山青綠極目到盡頭的寬廣的原野;想看活的古民居。
很多時候,很多事物不過是魚與熊掌間的選擇,可能會兩難,魚與熊掌並無好賴,選了這個就沒那個,那就不妨問問初衷,哪個更適合自己。安徽按自己的節奏穩穩地過着自己的慢生活,用不徐不躁的煙火氣串起古往和今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