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來,香港以平均每月20場的密度舉辦國際盛會,這不僅是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加強香港的國際化的需要,也是香港由治及興,強化政府治理體系、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現。
3月26日,第三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在香港舉行。論壇匯集多家全球具影響力的家族辦公室,進一步展示香港作為世界領先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的吸引力和長遠前景。論壇上不少講者都認為香港是設立家族辦公室的最佳地點。
緊接着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將於4月14日至15日首度在香港舉行,預計將有逾千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商界、國際組織、領軍企業代表及權威專家學者等參加,透過探討人工智能、數字金融、數字政府和智慧生活等科技領域的最新趨勢,深入交流意見和分享經驗,以深化區內的數字合作,塑造亞太地區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此外,6月香港將舉辦金融與產業峰會,涵蓋包括AI、機械人、製藥、新能源等行業,峰會將聚集數百個全球企業、科技公司以及基金,透過金融賦能去推動產業合作。
展示香港的活力與潛力
事實上,去年以來,特區政府在中央的支持配合下,積極致力打造「盛事經濟」,透過逾240個形形色色的盛事活動,振興香港市道,成功吸引約200萬名旅客參與,為香港帶來約75億元消費額及45億元經濟增值。
「盛事之都」活動的展開及活躍,對香港國際化的意義及影響深遠。
首先,這些活動提升了香港國際形象與吸引力,向全球展示了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活力和潛力,充分凸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創科中心的地位,以及「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展現了其作為全球創新、投資和跨文化合作樞紐的獨特優勢,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永續發展方面,香港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和「創科產業引導基金」,舉辦國際機器人大會等活動,旨在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透過這些盛事,不僅深化了香港與國際社會的聯繫,也為香港在全球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提供了平台,為香港帶來了更多的國際資本和合作新契機,對促進經濟與產業發展開創了更多機遇,並且帶動了住宿、餐飲等相關領域的經濟活動,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的動能。
其次,香港作為多元文化的交匯點,透過各類國際性的高峰論壇活動,促進了全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激發了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靈感。這不僅豐富了香港的文化內涵,也可為香港在全球文化領域的影響力奠定基礎。
在全球經濟低迷不明朗的大環境下,去年10月以來本港經濟卻一枝獨秀,港股今年以來跑贏英美日等主要市場,大市年初至今漲幅達20%,日均成交額超過2400億元,超過2021年的高位,創新紀錄。而在IPO市場,年初至今已有14間企業敲鑼,集資額按年增長3倍。
把「內聯外通」作為發展根本
國家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使香港「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整體評分上升11分至760分,香港總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並在亞太區繼續居首。內地AI等科技的發展,DeepSeek的崛起,令中國的科技產業和股票估值得到提升。北水南來為香港經濟送來源源不竭的活力。靠的完全是國家在背後的堅定支持。
事實上,香港的「內聯外通」,「內聯」是根本,沒有國家的強大和支持,就沒有香港「外聯」的本錢,因此,香港在由治及興新階段要把「內聯外通」作為發展的根本,在做好「內聯」的同時,需要以更開放包容的姿態,廣泛拓展國際聯繫,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繼續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更好地做好擦亮「中國香港」國際大都會金字招牌。
香港之「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產物,其內涵有異於歐美西方所設定的標準,更多地重視具有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過去百多年,西方式現代化從香港向內地輸入,而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將更多地從香港向海外展現。而這正是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中重要的價值和角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