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專家解讀/百多年來 震中附近10次7級以上地震

  圖:雲南瑞麗消防人員到危樓疏散居民。

28日下午緬甸發生震源深度30公里的7.9級地震後,中國地震局迅速啟動境外地震應急響應機制。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專家對緬甸附近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位於緬甸弧地區,地殼構造變形強烈且地震活動性強,是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專家對緬甸附近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位於緬甸弧地區。新生代(自恐龍滅絕後的地質時代)以來,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發生劇烈碰撞,導致岩石圈發生大規模縮短,形成喜馬拉雅造山帶。緬甸弧地區位於喜馬拉雅造山帶的東構造結,地殼構造變形強烈且地震活動性強,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構造單元和斷層,是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1900年以來,震中附近300公里範圍內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10次,最大為1912年5月23日緬甸境內的8.0級地震。

在啟動境外地震應急響應機制方面,中國地震局視頻連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雲南省地震局、廣西壯族自治區地震局、貴州省地震局,了解震情、災情等情況,組織開展滾動會商研判,調度派出雲南省地震局現場工作隊趕赴瑞麗市協助地方政府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人民日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