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綜述/香港各界支持依法審查長和交易 「回頭是岸,請與國家站在一起」

  圖:《大公報》對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等資產一事,持續發表文章和報道,獲得社會各界廣泛支持。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雖然公眾持續關注,但長和遲遲沒有回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昨日表示,已經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本港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表示,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有立法會議員強調,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必須堅守大義大節底線,不能損害國家利益和安全。有商界人士表示,當資本流動可能觸碰國家戰略安全時,真正的商業遠見不應止於財務報表的短期得失,更需考量企業長遠發展和社會責任擔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有關出售港口的消息引發公眾和商界的廣泛擔憂。人們擔心貿易會否受到美國各種壟斷侵擾,被收取高昂費用,損害公平。因此,國家對此進行審查,是回應人民關切和擔憂的負責任舉措。

吳秋北續說,鑒於當前中美貿易戰的複雜背景,不少貿易行為可能觸及國家利益。他舉例,美國揚言要對中國徵收高昂關稅以及對中國船舶收費等,顯然是一種自私、霸道的行為,這不僅違背了自由貿易的原則,也嚴重損害了我國的國家利益和廣大貿易商的合法權益。他強調,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此事的發展,並希望該企業能夠「回頭是岸,懸崖勒馬」。

傳長和下周不會簽任何協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會長陳勇表示,對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將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表示歡迎。他強調,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是企業生存之本,世界上任何大型企業在進行決策時,都會考慮會否影響國安。特朗普上任以來便對巴拿馬運河虎視眈眈,結合近期美國企圖強取格陵蘭、退出一系列國際組織等舉動,可見其背後所有行為都是出於政治考量。改革開放以來,港商得到了國家發展的巨大紅利。在面對個人短期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抉擇時,企業家更需要全面考慮。作為一個有能力的企業,希望長和三思,為國家的發展和安全作出貢獻。

對於有消息指,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協議,政商界人士都希望消息屬實,盼望長和能及時回頭是岸。

保持頭腦清醒 挺起脊樑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若港口落在某美企手中,美國可能藉此控制港口,拒絕中國船隻或中國企業參與或進入當地港口航運,即是透過壟斷方式,企圖阻止或排除中國企業參與競爭。國家今次透過相關反壟斷法規,對此項交易進行審查合情合法合理。長和系今次的一眾港口交易,也與「一帶一路」的發展有關,盼望長和不要做傷害國家發展利益的事。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指出,對於有消息指長和4月2日將不會與貝萊德簽署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協議,如果消息屬實,則是懸崖勒馬、回頭是岸的做法,值得肯定。在國家利益和安全上,更要保持頭腦清醒,挺起脊樑,不能被不懷好意的國家當槍使。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發展強大起來,我們才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敲詐。

應胸懷「國之大者」

自由黨主席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指出,長和出售包括巴拿馬港口在內的資產交易引發爭議,儘管有最新消息指長和將暫緩簽訂協議,他認為出售的港口乃國家完善「一帶一路」的重要位置,希望長和管理層立即回頭是岸。他表示,在一般情況,在商言商無可厚非。不過今次出售資產,關乎國家重要戰略,作為中國企業的一分子,應該胸懷「國之大者」,支持和幫助國家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工商總會會長陳文洲說,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是現代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巴拿馬港口在世界格局中具有戰略地位,和我國國家利益緊密相關。在大是大非面前,長和應該自覺配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相關調查。希望長和作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選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指出,長和出售巴拿馬港口引發爭議,凸顯公眾對企業家「家國平衡」的期待。這一事件與中國近代實業家張謇「實業救國」實踐形成對比。張謇以「士負國家之責」作為經營宗旨,將企業發展與國家命運深度綁定,這種精神正是評判當代企業家決策的重要標尺。巴拿馬港口關乎我國航運戰略,長和在決策過程中理應與國家主動協調。當特朗普政府施壓試圖奪取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時,張謇式的選擇應是強化運營抵禦政治風險,而非以190億美元出售港口。這種「見危卸責」的行為,令人失望。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長和應改變思維,懸崖勒馬,與國家利益、香港利益站在一起。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奉勸長和懸崖勒馬,終止交易,贏得後世尊重。

對於社會有聲音稱長和決定是「在商言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馬逢國表示,不同意「在商言商」的說法,因為企業不僅要考慮商業利益,還要考慮社會責任和對國家、民族的影響。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出,今時今日,地緣政治局勢險惡,西方勢力如狼似虎,為維護自身國家利益不擇手段,巧取豪奪!從商者應時刻審時度勢,豈能不優先考慮國家利益?在商言商也必須優先考慮民族大義!

不應屈從美國無理施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林積燦指出,當國家在國際舞台上據理力爭,為企業爭取公平的貿易環境與發展空間時,企業家們也應堅定地站在國家一邊,將個人商業行為與國家利益相契合,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主權與發展利益,築牢安全防線。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認為,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必須堅守底線,時刻保持對國家利益的敏感度。重大商業決策不僅涉及企業自身利潤,還關乎國家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地位。當面對美國的霸權主義時,企業必須堅定立場,拒絕屈從於不合理的施壓。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指出,大型商業交易,一定要考慮國家和民族利益。在商言商之外,企業更要顧及國家利益:出售重要戰略資產前,要諮詢國家,團結一致,才可以在大風浪中站得穩。他支持國家依法審查,希望長和及時回頭。

香港商業專業評審中心秘書長何紹忠表示,當資本流動可能觸碰國家戰略安全底線時,真正的商業遠見不應止於財務報表的短期得失,更需考量民族產業生態的長期建構。畢竟,沒有強大袓國作為後盾的跨國資本,終究是汪洋中的無根浮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