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大邑縣安仁古鎮的建川博物館聚落佔地500畝,已建成開放30餘個主題陳列館、廣場和展覽,其中亦有劉家琨的作品。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表示,劉家琨多年前參與了博物館聚落的規劃,並精心設計了聚落中的新中國章鐘印陳列館、「5·12」抗震救災紀念館等作品。
在新中國章鐘印陳列館中,劉家琨把各時期的座鐘在牆上陳列得如「千佛崖」,透過天窗的光線與空間裏的鐘聲,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展覽的終點是一處磚牆圍合的圓形庭院,陽光與陰影穿過其頂部的空洞,如日晷般在牆壁上刻下歲月。
在「5·12」抗震救災紀念館,劉家琨運用了來自震區廢墟的「再生磚」。記者在現場看到,紀念館門廳處的56根大柱子讓人震撼,通過簡潔體量和材質對比,表達對災難的紀念與反思。
劉家琨還在建川博物館聚落的小樹林裏,完成了迄今為止體量最小的作品──胡慧姍紀念館,以紀念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15歲少女。這個紀念館從外面看就像一頂救災帳篷,不足20平方米的粉色小房間裏,裝滿了其生前痕跡──女孩的照片、獎狀、裙子等各種物品掛在四壁,書桌上則放着雜誌和小說。在劉家琨看來,這個紀念館不僅為一個普通女孩,也銘記着整個國家的集體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