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伏牛山/春在溪頭薺菜花\喬 苓

農曆三月三前後,民間有食用薺菜煮雞蛋的習俗。相傳古時楚地之人因風吹雨打常患頭痛病,神農路過雲夢澤,用雞蛋和地菜煮給人們食用,頭痛即癒。地菜就是薺菜,有「菜中甘草」的稱呼。專家用現代營養學分析,薺菜的鈣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而且鉀、膳食纖維和類胡蘿蔔素等含量也很高。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裏突出荼菜不苦,就說它的味道像薺菜一樣甜美。汪曾祺先生寫故鄉的野菜提到,薺菜雖是野菜,但在他的家鄉江蘇高郵卻是可以上席的,「薺菜焯過,碎切,和香乾細丁同拌加薑米,澆以麻油醬醋,或用蝦米,或不用,均可。」

薺菜剛長出來時葉子不大,水分含量卻已很充足,吃起來鮮甜。從立春前,大街上有不少店舖就開始賣薺菜餃子、薺菜餛飩、薺菜餡餅和薺菜春卷。等過了春分,薺菜陸續開出小白花結了籽,如辛棄疾詞裏所寫「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時候,薺菜便快老了。而在「老齡」階段,還能用來煮雞蛋補營養祛疾病,頗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奉獻精神。

在超市看到薺菜,經常想到南瓜,南瓜整個生長周期也都能食用,其嫩葉和嫩莖可以用來炒菜,花朵可以用來煎炸,果實可以煲粥,收穫的南瓜子可以烘烤成瓜子。類似常見的還有紅薯與油菜,紅薯的嫩葉與莖可以當蔬菜,塊根可以當作主食,枯萎後的莖葉存儲起來在冬天可餵牛羊;油菜幼苗可以作為嫩菜食用,莖葉也可以炒菜,結出的油菜籽能榨油,最後剩下的油菜秸稈還可以埋回地下作腐殖質。

像薺菜一樣,不少從「才露尖尖角」到「遲暮」的作物豐富着餐桌,讓人們從春天到冬天,都能「甘之如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