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食 色/蝦爬子闖關東\判 答

東北的海鮮實在不算多,黑土地的養分大多供給了糧食,至於那些水裏游的,江中划的,走到這邊也像過客,匆匆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但越是這樣,為數不多的海鮮便越彌足珍貴,不信你問那些離家遊子,沒人不懷念「蝦爬子」威風凜凜的樣子,沒人不惦念牠身上厚實鮮彈的肉,征服一口,瞬息全宇宙。

蝦爬子學名「蝦蛄」,正是香港的「瀨尿蝦」,也稱「皮皮蝦」,長得活像一個海中戰士。據說早年黃海、渤海的漁民撒網時,見牠在海底一拱一拱,抄網時總要連拉帶拽,較勁得很,便喚作「爬子」。後來添了個「蝦」,倒是符合牠的海貨屬性,也成了別樣戲謔。大概只有在東三省,才會得此諢名。

蝦爬子最肥美的時節,非要等到三、四月不可,這時候海水剛化,水溫還帶着寒氣,憋了一冬天的戰士們肉厚膏滿,鮮味直衝腦門。公的肉彈回甘,母的帶籽流油,全憑個人喜好。至於哪裏的最好?作為整個東三省海貨的「門面」,大連自然首屈一指,丹東也不遑多讓,而處在遼河入海口的營口,則多了份泥土的厚實,需要用醬燜的方式,才更顯氣質。

東北人料理蝦爬子,講究一個粗中有細。清蒸是最樸實的敬意,大鍋一架,蒸籠裏鋪上幾片白菜葉,只見蝦爬子一個個摞成了小山,如此豪邁的蒸法,別處確實難尋。當然,跟南方不同的是,大多數東北人吃不慣清淡,辣炒、椒鹽才叫好,熱油呼呼地冒煙,蝦爬子嘩啦一聲倒進去,大火猛攻,殼撞得噼啪響,出鍋前撒把香菜梗,別看是炒,美味一點不少。鮮甜被牢牢鎖在緊實的肉裏,吃的時候用手一掰,最嫩的那部分能「蹭」地彈出來,嗦上一下,浪花在舌尖炸開,這是何等享受?值得為牠「折腰」。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