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9.7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15.18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8.5%,其中,3月單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64萬億元,社融增量5.89萬億元,表現強勁,均超市場預期。專家指出,年初以來信貸、融資需求均較旺盛,這反映出中國經濟持續回暖,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從貸款結構來看,一季度住戶貸款增加1.0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60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832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長更為顯著,達8.6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5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58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票據融資減少5442億元,表明企業更傾向於通過常規貸款融資,而非依賴短期票據,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較為旺盛。
M2與M1增速差距縮小
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15.18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7萬億元,同比多增5862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3.87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52萬億元,成為社融增長的重要推動力。相比之下,企業債券淨融資5251億元,同比減少4729億元,顯示企業債券融資仍待進一步恢復。
貨幣供應量方面,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6.06萬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與上月持平。狹義貨幣(M1)餘額1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較2月末的0.1%大幅回升。M2與M1增速差距縮小,通常被視為經濟活躍度提升的信號,表明企業經營活動和市場信心正在改善。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上季金融數據「超預期強勁」,印證了中國經濟持續回暖的趨勢。居民短期貸款增長顯示消費意願邊際改善,但由於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相對平緩。企業貸款佔比高,則反映金融對製造業、基建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加快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3月票據利率回升,顯示信貸需求增強。同時,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加快,為社融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展望未來,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預計,隨着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社融增速將保持「穩中有升」,全年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或達7.8%,信貸餘額增速約7%。
民生銀行研究團隊分析稱,今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廣義赤字率可能達9.8%。財政資金直達實體經濟,有望改善企業現金流,進一步推動信貸企穩。在「穩增長」政策基調下,貨幣政策預計保持適度寬鬆,既支持經濟增長,也防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