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已持續近半個月,日前白宮再度「出口術」,稱由於中方採取了報復行動,因此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將面臨最高245%的關稅。245%關稅聽起來可怕,但實質上已經淪為數字遊戲,跟125%、145%沒有任何分別,也沒有任何意義。就算美國一而再,再而三提高關稅稅率,也佔不了中國一點便宜,反倒只會突顯自身的無能狂怒,也讓世界更加看清如今美國霸權的墮落,以及中國經濟面對逆境挑戰的強大韌性。
「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過去已經多次提醒過特朗普政府,想藉關稅戰解決經濟社會問題是緣木求魚。而隨着這場關稅戰發展至今,眾多數據和分析都已經不斷表明這是徹頭徹尾的損人害己之舉。
據國際投行高盛發表的報告,指特朗普的關稅措施雖然有可能刺激製造業就業率短期上升,但受到關稅影響的其他行業也會相應出現職位流失,導致美國就業出現淨負面影響。具體一點說,就是製造業崗位可能增加不到10萬個,但成本的增加卻會對整體就業造成近50萬個崗位的損失,最後計算下來,就業崗位反而減少了約40萬個。高盛還預估,今年內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45%,GDP年增長率僅有0.5%,核心PCE通脹率則將達到3.5%的峰值。美國經濟數字實在不容樂觀。
此外,世貿組織昨日亦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將拖累全球貿易前景空前惡化,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由原先估計增加3%,大幅下跌至只有0.2%。事實上,美國一些農民已經身受其害,由於美國農產品長期高度倚賴中國市場,特朗普加徵關稅好處未見,卻恐怕要先令數以百萬計的美國農民破產。日前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已經發表公開文章,懇求特朗普結束貿易戰,稱對華關稅可能會使他們在2027年之前破產。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主席當初還投了票給特朗普。
關稅戰的本質就是「七傷拳」,特朗普所謂每日進賬20億美元的幻想遙遙無期,倒是先令美國各行各業內傷暗伏。特朗普可能也察覺關稅成效未如理想,因此選擇繼續對華加碼。可惜此舉注定徒勞,中國雖然不願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更有充分的手段和底氣應對美國的極限施壓。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中國今年第1季GDP按年增5.4%,與去年第4季持平,也高於普遍市場預期,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一方面,這說明中國政府積極有為的宏觀經濟政策綜合成效正在顯現,另一方面,這也凸顯國內供需兩端各項主要指標全面向好,我國出口繼續暢旺,市場信心活力亦有所提升。尤其是今年2月以來國際貿易限制開始增加,但出口量仍保持了6.9%的速度,足以說明中國出口的韌性。
當然,在短期內關稅戰沒有完結跡象下,中國未來的出口難免受到一定影響,要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勢必需要付出更加艱巨的努力。然而,這些壓力始終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長期向好大勢。
夏寶龍主任日前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主旨講話中表示:「現在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正昂首闊步踏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無論是關稅戰、貿易戰還是其他什麼戰,我們更加沒什麼好怕的,天塌不下來。」在現環境下,全球生產供應鏈都無法離開中國,何況中國現時的人均GDP已超過1.3萬美元,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場具有良好的成長曲線,特朗普可以覺得放棄無妨,但全球其他數百個國家卻明顯不作如是想。
撼動不了中國人的決心意志
本周二起開幕的廣交會,雖然來自歐美的客戶有所減少,但採購商數量仍創下新高,有超過20萬人註冊,主要增加的是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客戶。有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更表示,開展以來,已收到來自20多個國家的合作諮詢,預計本屆廣交會成交額將突破500萬美元;也有公司當場簽訂1千張訂單,總金額達80萬美元。
特朗普以為全球貿易仍是由美國「隻手遮天」,但現實是,中國已與全球多達15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夥伴,對單一出口市場的依存度則不斷下降。美國的關稅大棒之所以無法對中國奏效,原因正在於此。由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貿易戰開始,經過多年調整,中國對美出口佔總出口量已不足15%。關稅戰造成的衝擊始終處於可控範圍,中國穩定的經濟基礎、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更是應對關稅戰的信心和底氣來源。
特朗普若繼續執迷於關稅戰,結果不但要面對美國國內的無數民怨,也會招致美國自身在國際社會上的孤立。就像夏寶龍主任所說:「美國所謂『制裁』和『對等關稅』,撼動不了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心意志,嚇不倒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只會讓我們更加堅定地團結在一起,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勝利一定屬於偉大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