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損人害己/美徵天價港口費 學者:盡顯霸道

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製造的船隻徵收天價港口費用,激起公憤。香港特區政府前日(18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該霸凌行為,重申香港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精神,與全球航運夥伴攜手維護自由貿易原則。本港學者及政商界人士指出,美方做法損人不利己,將牽連當地運輸業,影響美國港口貨運量和貨物價格。此政策已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純粹不想給中國船隻進入美國,這樣的霸凌行徑是損人不利己,盡顯霸道。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副院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美方此舉不單意圖打擊中國商品出口,給中國造船業帶來重創,還將衝擊世界航運業。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報告顯示,中國造船業在世界領先,佔全球商用造船市場一半以上。「那美國現在不給中國造那麼多的船,美國自己又有無能力造那麼多的船去滿足市場需要呢?特朗普這樣做,中國商品將更少出口美國,那美國的供應情況就不會有問題?不會帶來民怨和高通脹?」莊太量坦言,特朗普今次做法,不僅令國際局勢更複雜,對美國經濟發展亦無半點好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批評,美國這一單邊保護主義性質的舉措不僅違背世貿組織基本原則,更對多邊貿易體系構成嚴重挑戰。作為維繫中美經貿往來的基礎性產業,物流業始終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支撐。美方以過時法案實施的貿易限制,已嚴重衝擊中美物流產業鏈相關方利益,或將引發國際物流成本結構性上漲,危及全球供應鏈安全。

人大代表籲造船國際互認

為應對此保護主義逆流,林至穎呼籲可推動建立跨國供應鏈風險預警平台,組建全球海事產業協作聯盟,設立專項法律援助基金,同時推動建立船舶製造國際認證互認機制,促進海事技術標準協同創新。此外,中國造船業也要加快綠色船舶研發,這與國際海事組織減排目標高度契合。

香港中華廠商聯會會長盧金榮表示,由中國製造的大型貨船佔全球最多,美國做法將牽連美國的運輸,影響美國港口貨運量和貨物價格。至於美國濫施關稅,他說,不少港商過去在中東深耕多年,廠商會下月也會率團前往中東拓展市場。目前世界貿易開始轉移,全世界貿易最大的地方是中國,香港有地理優勢,港商是「打不死」的,過去幾次都成功轉型,相信轉型升級變得更強壯。

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義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