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黃家和:港須深化區域經貿合作

  左圖:香港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應透過拓展新興市場、深化區域經貿合作等方式,以減輕風險。右圖:黃家和表示,無論如何迎合美國,對方都不給予尊重,港商只能積極抗衡。

「在美國關稅政策不斷變化的影響下,我們無法安定做生意,實際上全世界都措手不及。」不過,中華廠商會副會長黃家和向《大公報》強調,港商並非自亂了陣腳,反而表現很冷靜。主要因為在特朗普「1.0時代」就已經面對關稅挑戰,不少廠家當時已採取分散採購和供應鏈出海的策略,以應對風險,目前已有港商對美國業務佔比從高峰期的70%至80%,壓縮到20%左右。

政府統計處發表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香港輸往美國的出口,佔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的市場佔比已經由2018年的8.6%,縮減至去年的6.5%。

黃家和指出,儘管從香港出口美國的貨值佔整體出口量很少,但仍然有企業受到影響,包括反映美方採購商因為政策不確定性而取消下單,特別是現時臨近聖誕採購季的關鍵窗口期,交貨周期壓力下,令到部分企業陷入兩難。

黃家和表示:「大家對於關稅政策的擔憂在所難免,不過,無論如何迎合美國,對方都會不尊重我們,因此只能積極抗衡。」方法包括透過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深化區域經貿合作以減輕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特區政府並未跟進關稅反制措施的抉擇,在黃家和看來,恰恰凸顯香港作為「自由港」的獨特價值,有利於香港吸引因擔心與美國做生意的國家和地區,更多的和香港或透過香港與內地做生意,相信這有助於鞏固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藉錢凱港進軍南美

黃家和特別引述日前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的主旨講話「美國不是要我們的『稅』,而是要我們的『命』。」強調在這一底線上,港商不能坐以待斃,並且更應積極配合中央和特區政府下一步的對策。「關稅這場戰已經打響,而香港企業也不懼去打。」

他以港口為例子,美國欲奪取巴拿馬運河港口的管理權,那香港就應該積極開拓其他港口,包括秘魯的錢凱港,相信香港企業可透過該港口進軍南美及中美市場。

友情鏈接